对于这一次风声鹤唳的“黄祸”此时的巴黎上层还是十分重视的。此时的欧洲并没有如同东方那样严格的文武分野,因此曾经在内政上做出不少改革与贡献的黎塞留在几年前也曾经亲自率领大军参加过罗谢尔要塞的攻坚战。多年以来,同西班牙人与荷兰人之间的战争往往都是一些艰难的棱堡攻坚战,似乎周围的对手那里并没有大规模的野战之地,通过种种分析得知来袭的强敌很可能只有不到万人的情况下,黎塞留当然也希望通过一次决定性的会战来让法国确立在欧洲更大的地位。
“那些来去如风的东方人看样子并不打算同我们正面决战了。不过也不知什么原因,似乎总能在我军抵达之前就溜之大吉。。。”
就在一名多少有些跃跃欲试的法国将军多少有些抱怨的时候,终于有更为明确的敌情报了上来。
“我们的敌情可能判断有误,那些前来的敌军并不是不到万人,而是很可能多达两万人。当然好消息是,完成了集结的那些强敌似乎开始重新安营扎寨,似乎打算等着我军围攻过来一样。。。”
对于这样的消息,行事向来谨慎的黎塞留并不像某些将军们那样信心十足跃跃欲试,在临时的军议上对众将说道:“我们的先锋骑兵同那些强敌交手的一些情况,你们自己或许比我更为了解。毫无疑问,他们的骑术虽然不怎么样,可箭法恐怕完全不逊色于当年的马木留克人或者如今的奥斯曼人那些最优秀的弓箭手。如果我军在没有靠谱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与对方交战,不采取针对性的战术,是很有可能吃大亏的。。。”
这一次,同萧轩之前面对的很多东欧一带的对手不同的是,当萧轩打算从正面与那些强敌展开会战的时候,兵力众多的法军集团似乎很快就准备好了为数不少临时做为盾车的车辆并且准备以此为依托,通过绝对的兵力优势展开决战。
见到真正意义上的西欧强敌这种应变能力,萧轩也不由的感觉到多少有些压力。整个大军几乎在不到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越过了莱茵河濒临沙隆一带,那些敌军之前的时候应该从来没有同己方的军队交战过,竟然还是如此谨慎的想到了对似乎有一定克制性的战术战法。如果自己再晚到几个月,恐怕遇到的就不是这样临时抱佛脚的对手,而是用这个时代的欧洲发达而先进的生产力武装起来的超强超多版本建州主力了。如果是那样,远征军恐怕才真要面临大麻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代的法军虽然似乎准备好了不少临时凑合的盾车和炮车,可终究还是并非有如同英法百年战争后期时候那种作战经验的习惯。多数士兵似乎仅仅只有胸甲,主要的装备也很简单:步兵集团以火枪占多半,少一般长矛,此外还有不少野战炮兵。
十万人左右的法军战略集团至少携带了二百门左右的野战火炮,并且逐步让这些火炮在炮车的掩护下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猛烈的轰击。不少重火绳枪手也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展开了开火,这倒大大出乎了萧轩之前的预料。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法军竟然这样保守的在一里距离上展开对持和开火。不过当想起这一战的作战目的,也就多少让萧轩反而释然起来。如果法国人打算同己方展开近距离在白天的交锋,特别还是拥有这么大兵力优势,战斗力如何一时也还完全摸不准,这会让志愿左军的各部队很难有效的把握比较准确的火候。不知道全力开火的时候会不会打成击溃战,而如果不全力御敌会不会又让大军陷入危机之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让各部队低下身子达好盾牌和掩蔽,以有限的火力同远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对手展开对射。
因为大军表现出来的炮火火力似乎并不猛烈,尤其在快速的奔袭作战中来不及携带太多的炮火和弹药辎重,因此尽管火炮数量和炮术明显占优势,双方在这个距离上的相互炮战还是渐渐的对萧轩所率领的队伍渐渐的不利起来。很显然:本土作战又有充足后勤依托的法军并不太顾虑弹药甚至火炮的身管寿命,接连不断的开火中至少给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带来了数百人左右的伤亡损失,双方前锋火力战的交锋森也是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占有了一些上风,并至少杀伤了近千敌军左右,但很明显小于双方此时现有兵力力量对比哦。
在骑兵与散兵的掩护和干扰之下,法军渐渐的展开了推进。同在东欧遇到的那些对手相比,这个时代的西欧军队似乎在勇气上多少有些不足,可是战术战法安排乃至进攻的巧妙性上甚至比当年曾经遇到的建州主力还要强上不少。
当散兵和骑兵在志愿左军猛烈的火力之下渐渐溃散的时候,法军的主力炮兵和重火绳枪手已经逼近到了大概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上了,并且在这个距离上就展开了猛烈的火力,一下就给队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损失。这也让萧轩开始意识到同这样的强敌交锋,不能再采取以前作战时那种“留一手”的态度和方法了。同样也下令二百斤身管二将军炮为主的野战炮兵展开猛烈的火力。几乎与此同时,各连内的弓箭手也展开了最大射程的抛射,争取给对方的炮手乃至对车以最大限度上的压力。
接连不断的猛烈炮声还有阵阵从落下来的箭雨在这个时候还是终于给法军的炮手们乃至前排火枪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尽管兵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还有临时车盾带来的掩蔽,可双方伤亡损失比却明显比之前的时候更大了。战场心理素养远远无法和志愿左军相提并论的法军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把通条也连同火药与弹药一同发射了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