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每天的日程安排渐渐规律起来,每天早上起来,和四个武学伴读一起锻炼身体,然后和朱元璋一起上朝,在朝上也不说话,只是观察着皇爷爷和诸位朝臣的反应,学习驾驭群臣的方法。朝会结束之后,到文华堂学习以及和诸位伴读、老师讨论事情。下午向吕氏请过安之后,就去乾清宫向朱元璋学习处理政务。
在乾清宫的学习真是让朱允炆大开了眼界,朱元璋非常勤政,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他来做决定,所以经常工作到深夜,时间长了,朱允炆都有些受不了了,幸亏年轻,还能撑得住。朱元璋最近身体不好,就把一些不是很紧急紧要的奏章让他来看,允炆慢慢开始上手,两世的记忆让他有常人没有的成熟和超出其年龄的冷静,也能慢慢理解朱元璋的做法。朱元璋以江南一省而取天下,文武官员多是两淮人,他们拉帮结派,打压和排挤其他派系的官员;除了江南,各地多有不服,有忠于北元的,有不忘旧主的(方国珍、陈友谅、张士诚);白莲教还在各地流传,虽然经过历次打击,已经转入地下,但在有些地方还是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方国珍、张士诚的余部和倭寇勾结,严重影响海运和商务贸易;北元虽然受到严重打击,已经分裂,但是近些年仍有些蠢蠢欲动,北方历来是中原王朝的大敌。种种问题的存在让朱元璋倍感头疼,所以朱元璋特别怕人蒙蔽他,为此不惜大开杀戒。
在文华堂,朱允炆见到了讲解军事的齐德,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泰,溧水(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现年四十岁左右,洪武十七年举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他为人谨慎,为官多年而没有过错,博闻强识,时任兵部主事,对边关地理和将士都了如指掌,是一个标准的文职官员。朱允炆希望了解两个方面,一个是北部边疆的态势和边疆军队的情况,还有大明海运和方国珍、张士诚余部以及倭寇的情况。
齐德今天讲的边疆的军事部署情况,他在文华堂挂上大明的舆图,拿起一个教鞭,充满自信的讲起来,现场听讲的有朱允炆、耿璇、宋瑄、郭钥和吴升。
“大明自开国以来,自洪武二十一年,蓝大将军捕鱼儿海大捷以来,北方的边患就少了很多,其实蓝大将军并没有杀伤太多,关键在于摧毁了北元黄金家族的直属势力,导致黄金家族的自相残杀,因而孛儿只斤家族无力统帅漠北、漠南和漠西蒙古,所以这几年来,大明没有太大的边患。”
朱允炆问道:“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是怎么区分的啊?”
“漠指的是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大漠以南就是漠南蒙古,也是和大明北疆相接壤的区域,东接奴儿干都司,西接伊犁河流域,南至长城,北逾绝漠,袤延万余里。”
“漠北蒙古是大漠以北,东起黑龙江呼伦贝尔城,南至瀚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俄罗斯。”
“漠西蒙古指的是大漠以西的部落总称,其分布地区东至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
齐德一边讲一边用教鞭在舆图上画圈指点,朱允炆点了点头,发问道:“那么这三块蒙古和我们大明的关系和威胁怎么看呢?”
“回皇太孙殿下,对大明直接威胁的是漠南蒙古,但是大明多次出塞,漠南蒙古已经不足为患,但是他们有一部分逃到漠北休养生息,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卷土重来,另外漠西蒙古属于北元的外围部落,和大明不接壤,但是大明沉重的打击了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就会相对强大起来,他们在合适的时机也会东进,进而成为大明新的威胁。不过从长远来说,漠西蒙古很难成为大漠的主人,因为成吉思汗之后,大漠公认的主人是黄金家族,即成吉思汗的后裔,尤其漠西蒙古是传统的林木中百姓,和毡帐中的百姓即蒙古本部有很大区别。”
“那我们大明北方边疆的卫所是如何建立的,如何防御的呢?”朱允炆问道。
齐德想了想说:“自大明建国以来,今上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逐渐将元兵驱除出长城,并在长城以外建立卫所,北疆一线最重要的是东胜卫,”齐德拿起教鞭在地图上点了一下,“这里是元朝的东胜州,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控扼河套,连接山西诸卫和宁夏诸卫,如果东胜卫不保,则河套平原必然落入敌手,山西、陕西就会面临蒙古的直接威胁,就会导致整个边防防线的内缩,西北的诸卫所就得不到山西诸卫的支持,西北的领土可能会逐步蚕食。”
“东胜以东至大同、宣府、开平,又东南至大宁,又东至辽东,东抵鸭绿江。其中最难控制的是开平卫、兴和所和大宁卫,开平卫(现内蒙古多伦附近)是元朝以前的上都,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俯视整个蒙古草原,但孤立于草原之中,容易受到蒙古人侵袭,所以需要后方的有效支援和补给,但是千里草原,运粮困难;”
“兴和所(卫之下为所,在今河北张北),东北有凌霄峰,南有威远川,西有鱼儿烁,距离蒙古腹地很近,中山王、凉国公北伐都是走的这里。”
“洪武二十年设立大宁都司,辖长城以北、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西拉木伦河历史上被称为潢水,就是黄色的河的意思,契丹的上都临潢府就在潢水附近。所以这个地方是水草丰美、位置险要之所。另外西拉木伦河以北是三个羁縻卫,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
齐德讲完之后,做了一个总结,用教鞭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
“今上战略眼光极强,设立了塞外诸多卫所,在北平以北的防线上,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开平卫、兴和卫、大同都司、东胜卫,形成了明朝最外围的一道防线,而且这些塞外卫所相互呼应,配合以山海关、蓟州、宣府、大同为中心的第二道防线是本朝的北部防线从点到面,形成了一个立体有效地体系,是本朝的势力范围向长城以北推进了数百里,充分的保证了内地的安全。再加上陕西都司的宁夏卫、兰州卫、庄浪卫、凉州卫、山丹卫、甘肃卫,构成了一条绵延万里的北方防线。”
“大宁卫在喜峰口以北,其作用是屏蔽中协,若被蒙古突破则兵锋将直指北平,而喜峰口以南再无防线,若大宁卫失守,则蒙古骑兵很可能兵临北平城下。对于进攻来说,大宁是北征蒙古的右路,向北直达大兴安岭,向西则攻击蒙古东面侧翼,主攻佯攻作用明显,是北征蒙古重要的一环。西面是开平卫,处于这四卫最北方,深入蒙古最远,是打击蒙古的前哨,而兴和东胜则为我朝边防中路,攻防作用与大宁、开平相同。这四个卫所是个整体,不仅之间互相屏护而且对于辽东与河套也起到屏护的作用,若其中一卫丢失则整个体系效能将大打折扣,辽东、河套也将会直接面对蒙古骑兵。”
“总体来说,目前我朝的北疆防线突出长城数百里,前出的各个卫所不仅作为进攻的跳板,还可以作为防守的楔子,起到预警的作用。长城一线的卫所对前突卫所提供后方支持。只要这些前突卫所不出问题,大明的北疆防护就没有任何问题,并且可以随时了解蒙古的情况,方便随时打击潜在威胁。”
耿璇抬手向齐德示意,问道:“齐主事,目前来说,似乎北疆防线没有任何问题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齐德摇了摇头说:“不是这样的,任何进攻和防卫都是以强大的军力作为支撑的,这些卫所都是历次北征对北元取得军事优势之后才建立和稳固的。如果我朝军力衰弱,而北元强盛,这些卫所就会被逐个拔除。另外,这些卫所前突到大漠,给养非常困难,主要是粮食。我朝承元制,粮食主要是海运到北方,每年海运数量大约在60-70万石,主要是为了供给北方驻军。举例来说,洪武二年巳酉,陛下令户部在苏州府太仓粮储三十万石,以备海运辽东。五年,命海运饷辽,岁七十万石。以后每年都基本是这个数字。海运极大的解决了北平、辽东的粮食、军械等物资的配给问题,但是海运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倭寇,他们和方国珍、张士诚余部勾结,对海上的运输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所以今上屡次派遣水师征缴倭寇;另外就是海运的危险性高,每年都有风浪导致船只倾覆的现象,如洪武七年六月,定辽卫指挥使马云运粮一万二千四百石,出海值暴风,覆四十余舟,损失四千七百多石,溺死官军七百一十七人,马四十余匹,上为之恻然。每年几乎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皇上今年推动卫所屯田,提高粮食自给,待粮食自给之后,可能会停止海运。”
朱允炆问道:“齐主事,你认为屯田可以解决边疆用粮问题吗?”
齐德沉吟了一下说:“恐怕不能,近两年战事较少,所以有可能达到粮食自给的程度,但是如果战事再起,就无法做到了,所以陛下采用了盐引开中法,作为补充。”
朱允炆站起来,看了看齐德,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伴读,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耿璇站起来说:“既然前突卫所维持困难,那如果将其放弃,应该会节省很多钱粮和军队吧,反正长城以外的领土也没法耕种。”
齐德说:“耿小侯爷,并非如此,如果放弃前突卫所,则我朝只能依赖长城防守,没有任何的预警时间,而且万里长城,处处挨打,需要在长城一线囤积重兵,甚至可能不得不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会导致西北国土沦丧,而且花费的钱粮和兵力会更多。”
“那么要保证河套和山西、陕西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东胜卫了吧。”耿璇道。
“是的,否则需要在大同、榆林等地囤积重兵,很可能会造成河套丢失,进而还可能导致开平腹背受敌,进而放弃。”
吴升突然举手问:“对于辽东都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大宁了吧,如果大宁丢失,那么广宁就面临直接的冲击,如果广宁再丢失,那么辽东就成为孤岛了吧。”
“是的,如果我军军力衰弱,大宁很可能会丢失,但是如果广宁也失去,那么只要出了长城就是胡虏,那时候边塞的关口如喜峰口、古北口只要一处失守,则胡虏就会进入河北、山西,大明就危险了。”齐德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点点说。
大家正热烈的讨论,朱允炆突然插了一句:“齐主事,如何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胡虏的问题呢?能否向汉朝一样打的他们无处藏身,只好离开;或者向唐朝一样,让他们臣服,为我所用。”
大家惊异的看着皇太孙,心说:这怎么可能,胡虏问题存在了上千年,中原强盛时,还能抵御,没落时,胡虏往往就会越过中原,甚至一统华夏。齐德苦笑一声说:“皇太孙殿下,这是不可能呢,草原一望无际,没有向导很容易迷路。还有就是如果想控制草原,需要筑城,但是筑城需要的大量的民夫和材料,而且筑城需要时间,很可能你的城市没有建设起来,胡虏就冲过来了毁掉了,还有就是城小了无法藏兵,但是城大了,建设时间太长。所以齐德没想到什么好办法。”
朱允炆心想,看来需要一种快速的建筑技术,似乎梦中学的水泥可以尝试一下,他在本子上记了一下,接着问道:“我们汉人的军队如何才能战胜胡虏呢?需要什么条件呢?”
齐德愣了一下说:“这个啊,只要君明臣贤,军队号令严明,肯定可以战胜胡虏的。”
朱允炆也愣了一下,心说:这个齐德看来更擅长于纸上谈兵啊,这可不太好。
朱允炆接着说:“那么,火器怎么样?能否在战场上击败胡虏呢?”
“火器的使用在本朝已经比较成熟了,不过在平定内乱用的较多,进入草原就不行了,因为火器操作困难,发射慢、射程近而且还容易炸膛,很难使用。”
朱允炆心说,这可是扯了,梦里的火炮震天动地,怎么可能不能用的,现在的技术还差一些,需要找人研究一下,他拿出本子记了一下“火器”。
齐德觉得皇太孙的志向是好的,但是似乎不太可能做到啊,不过小小年纪,能有志向总是好事情,就摇了摇头,把念头从脑袋里驱除,继续开始讲课。
今天听了齐德对北疆防线的描述,朱允炆终于意识到这些前突卫所必然被一一放弃了,或者被蒙古人占领了,想起了200年后在东北崛起的满清,想起来南明悲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梦中的自己生活在对满清最痛恨的时代,对明亡清兴这段历史较为理解。难道华夏民族的这种王朝兴替、百姓生灵涂炭的事情必须发生吗?在后世来说,游牧民族根本算不上什么,因为有了步枪、火炮,其实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游牧民族的优势就没有多少了,那时候火器也比较发达了,但是最后满清的愚民政策导致科技力量的落后,虽然游牧民族不足为患,但是对于漂洋过海而来的日本却没有抵抗之力,想起自己战死的场景,那遮天蔽日的炮火,那成千上万拿着初级火器对抗火炮、舰炮的英雄,朱允炆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狭隘了,燕王算什么,即使镇压了燕王,那又有什么用呢?游牧民族的侵扰无法解决,而且如果武力解决燕王,那么很可能北疆的精兵就会被完全剿灭,如何抵御外敌入侵,那些卫所也许就得放弃了,那还不如乖乖让位吧,起码燕王在冷兵器战场上确实所向披靡。既然自己知道了历史的走向,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那自然要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来,毕竟自己将是大明的皇帝。
在朱允炆发呆的时候,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忽然齐德问:“殿下,您有什么想法吗?”朱允炆一下子醒过神来,想起来后世的沙盘和兵棋推演,这个一下子引起了齐德的兴趣,作为一个兵部文职人员,很敏感的感觉到这两个东西很有用。不过还是有些问题,齐德问道:“不过这个需要非常精确的勘测地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兵棋推演既然需要精确,那么对人数、装备、地形都要充分考虑才行。”
朱允炆梦里是做参谋出身,所以很容易回答出来:“对于地形,您在兵部任职,应该有办法得到数据,我们先做北疆、蒙古的地形沙盘,兵棋推演需要的信息更多,比如兵种的相克问题、士兵携带给养问题、士兵每天移动距离的问题、还有地形、气候等等问题都要考虑起来,推演是双方的,一方是我大明,一方是蒙古,还需要一个裁判,对一些争议问题进行判决,如在平地上一千步兵遇上一千骑兵会怎么样,被击溃还是被歼灭?如果是在山地遇上,我想是另外一种情况了。还需要对装备有了解,比如攻城利器回回炮、火器等,都要考虑。”
齐德和耿璇等人都对这个很感兴趣,因为都年纪不大,都希望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所以又热烈的讨论起来。
朱允炆并没有说的很详细,只是提了一个大概的情况,剩下的需要专业人员去研究,看他们讨论的很热烈,看了时间不早了,就做了总结说:“齐德你作为兵部主事,回去赶紧制作沙盘,另外收集各种兵棋推演需要的信息,如果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我会和皇爷爷申请。明天大家不要来这里了,去詹事府,在那里我们开辟一个作战室,齐德就暂时任作战室主任,你们几个就做参谋,把兵棋推演搞起来,如果有不会的,不懂的,就一起讨论,还搞不定的话,孤也会参与。”
“遵命,殿下。”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