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节 再次视察武学
    大队人马行进较慢,等到达武学时,都已经近酉时了。太阳已经西垂,柔和的阳光从梅花山上照射到武学的大门上,朱元璋手书的“武学”二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的镜湖静如其名,如一块玉石镶嵌在梅花山下,如果不是周围嘈杂的人声,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处贤士隐居之所,而不是大明金戈铁马的示范之地。镜湖对面的客栈已经全部清空,不允许任何人居住,全部用来安置负责外围警戒的锦衣卫,而门口的守卫早已经换成了锦衣卫。

    朱允炆一行到达武学门前时,武学众位官员、将军和优秀学员已经在门口等候,待朱允炆下车,大礼参拜,山呼千岁。朱允炆面带微笑,将前排的齐德、黄子澄等人一一扶起,然后招手让所有人起来。回头把傅友德招来,和大家会面,虽然大家都知道了傅友德会来,但见到了仍然很激动,尤其以瞿能、何福和沐晟为最,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傅友德麾下征战过,自然一一见礼,傅友德一一回礼,也很激动。

    等进入武学,傅友德有点吃惊,他戎马一生,见过的军队无数,但是武学的环境如此雅致清幽,两边的学员的精神面貌都让他吃了一惊。路边每隔三丈就有一个学员,昂首挺胸,全副武装,腰中佩刀,双目炯炯有神,身姿纹丝不动,即使飞虫环绕、汗渍入眼也毫无影响。相比较而言,学员对面的锦衣卫就要差一些了,平时觉得锦衣卫也很精神,但是和学员一比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更别说草坪中央的徐达、常遇春的塑像了,傅友德看到之后,就到塑像前郑重的行了军礼,这是两个他尊重的前辈将领,一生戎马而保身后令名,不由得感慨,如果自己的塑像也能立在这里该多好啊。

    锦衣卫进入武学,迅速的接替了学员的站岗任务,学员自然而然的排成一队,往操场走去,从后面看起来如同行云流水,是那么的赏心悦目。傅友德靠近朱允炆:“殿下,这些都是您设计的?”

    朱允炆笑了笑:“是啊,允炆不懂军事,只能纸上谈兵,颖国公觉得这些可好?”

    “殿下大才,所谓打胜仗的秘诀无非是领精兵、识进退而已,若无精兵,则一切无从谈起,殿下既然擅长练兵,怎么能说不通军事呢?末将一生戎马,从未见过如此精锐的将士,就是人数有些少。”

    “呵呵,傅将军言重了,孤希望精练大明的士兵,如此才能内平叛乱,外扬威于域外,当然这些训练方法是否有效,还需要实战检验。明天正式检阅,傅将军要多提提意见啊。”

    “末将不敢,末将不敢。”

    “呵呵,我们先到操场上看看队列表演吧,算明天的一个预演吧。”

    “是,末将领命。”

    一行人站在大操场的主席台上,台下被排成五个方阵,大队长分别为耿璇、吴升、宋瑄郭钥和谭远,谭远是监生方队的大队长,耿璇虽然新婚燕尔,但也赶过来进行指挥,朱玉玲心里不知道埋怨了多少次哥哥,但拗不过,就只好让自己的丈夫过来了。

    朱允炆亲自拿过一个大铁皮话筒,亲自命令开始演练。一声令下,台下的方阵开始移动,最前面是耿璇指挥的徒手步兵方阵,后面依次是吴升的朴刀方阵、宋瑄的长枪方阵和郭钥的火枪方阵,在后面是何福带来的200步兵、瞿能的200骑兵和沐晟的200火枪兵。队伍整齐划一,在行进中保持了完美的队形,根据号令随时转换行进方向,而队伍不乱。

    待整体队列表演之后,分队表演同样震撼,尤其是长枪整齐的刺杀,朴刀兵砍杀和立盾的整齐划一,让人感觉到森严的杀气。火枪兵的三段式射击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学员射击后不允许观察结果,而是机械的退后、装弹、再次射击,动作如行云流水,射击整齐划一。

    武学的官员都见过这个,没有什么震撼的表情,只是有些得意的看着朱允炆一行人,浑然忘了自己刚看到这种队列的情形,正是因为切实看到了效果,这些文臣武将才甘心留在武学,努力栽培,希望其成长壮大。不过朱允炆见过比这个更牛的队列,所以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还可以。而傅友德、宋忠等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都是带兵出身,但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多人可以如此整齐,在行进中完美的保持队型,同时还可以随时转向,这才是训练了两个月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训练时间更长并加大规模,可以训练出什么样的军队。傅友德结合自己的经验,认为这样的军队上了规模,如果指挥官不犯什么错误,那将是一只坚不可摧的军队。

    演练结束后,朱允炆当场宣布给予赏赐,晚上加餐,但不许喝酒,因为明天还要正式演练呢。之后朱允炆在红楼设宴,招待傅友德、宋忠以及齐德、黄子澄等人,宴会上不许饮酒,因为朱允炆有伤在身,所以就公报私仇了,老子在你们这里受的伤,你们总也得陪老子清淡饮食一把。不过大家都很高兴,宋忠尽忠职守,坐在朱允炆下首,一副随时护驾的样子。傅友德和瞿能、何福与沐晟一起,不时的交流,了解武学的情况;王度等人也一起回来了,齐德等人也表示欢迎。宴会上,朱允炆说了自己的期望,让大家不要有负担,一定要把武学办好,总的来说,缺点是有的,但功绩是主要的,大家不要辜负他的期望,众人哄然领命。无酒不成宴席,所以宴席很快就结束了,大家各自散去了,明天可是个大事情,千万不能搞砸了。

    宴席结束之后,朱允炆回到居所,洗漱之后,就拿起《尉缭子》翻阅,这本书看过多次了,不过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正看着,刘振进来禀告说:“颖国公傅友德候见。”朱允炆不由得会心一笑,他知道如果傅友德不笨的话,肯定会来的,现在果然如此,不过让刘振出去告诉傅友德,说自己在看书,没有时间接见他。

    傅友德宴会之后,谢绝了瞿能、何福和沐晟的邀请,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屏退众人,在椅子上坐下,脸上阴晴不定,他已经明白了,让他来武学应该是皇太孙的意思,很明显想要招揽他。但是他不清楚皇上的想法,作为朝廷首屈一指的大将,和储君交好,皇上会如何想很难预料,傅友文的事情随时可以翻出来,如果皇上要动手,皇太孙也保护不了自己,而且从以往的表现来看,蓝玉案中皇太孙也没有出手救过谁,只是到了最后,发现杀戮太多,才进言停止追查,可以看出皇太孙不敢或者不愿意违逆皇上。但是,如果不接受皇太孙的橄榄枝,也属于自己找死,皇太孙是大明的储君,如果在皇上耳边嘀咕几句,说自己难以控制,那么自己的死期就到了,为了大明江山,皇上必然会痛下杀手。唉,自己想安生过日子是不可能了,不投向皇太孙,是必死无疑,投向皇太孙,也许还有希望;不过这也未必是坏事情,如果皇太孙不理睬自己,也许最终也会难免一死,事到如今,就只能这么做了。

    傅友德听刘振回复说,殿下在看书,让自己回去,心里挺气愤的,感觉殿下在耍他,但是却不敢走。刚才还觉得殿下主动要招揽自己,自己还有点不太愿意,是不得已而来;但现殿下不见自己,自己反而慌了神,这是自己想错了吗?但如果自己掉头就走,估计自己的日子就得用手指头来数了。自己不来还好说,既然来了,现在却要走,估计回去皇上就会马上杀了自己。

    朱允炆让刘振看着傅友德,如果他要走,不要拦阻,自己专心看书,让他半个时辰之后通知自己。这半个时辰,傅友德等的心焦,但毫无办法,等到刘振说殿下看完书了,他可以进去了。傅友德如获大赦,赶紧整理一下仪容,跟着刘振进去,看到朱允炆坐在主位上,赶紧跪下施礼:“傅友德参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允炆看着跪在地上的傅友德,傅友德已经五十多岁了,头上已经有了一些白发,身材魁梧,仍然孔武有力。说起来奇怪,在朱允炆决定保下傅友德的时候,对他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今天他跪在自己面前,自己反而并没有那么激动,刚才让刘振如果傅友德要走,不要拦他也是真心的,其实自己相信即使没有傅友德,也足以对付燕王,目前自己已经有了基本的班底,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不会有什么问题。

    傅友德跪在地上,没有听到朱允炆说话,心里忐忑不安,好久,头顶传来朱允炆的声音:“颖国公,深夜来见孤,有何要事啊?”

    傅友德叩首道:“殿下,末将今天看了武学的演练,深感殿下兵法绝伦,末将一生戎马,也希望为大明武学尽一份力量,请殿下恩准。”

    朱允炆立刻站起来,走到傅友德面前,将他扶起坐下,道:“傅将军,你作为大明上将,如果愿意为武学出力,孤岂有不准之理,孤还要谢谢傅将军了。”

    傅友德赶紧跪倒:“殿下明鉴,末将一介武夫,只有一身勇力,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甚好,甚好,明天傅将军和孤一起看武学演练,有什么问题请畅所欲言。”

    “末将不敢,末将不敢。”

    “傅将军,孤为大明储君,创建武学是为了征战疆场,岂能含糊,还望傅将军要以国事为重,畅所欲言,让我们大明的儿郎能更多的在战场上活下来,如此傅将军则功不可没。”

    傅友德真的感动了,道:“殿下,末将平生征战,见过的惨烈战事数不胜数,殿下既然有此心,末将就是战死也值了,末将替大明将士感谢殿下了。”

    朱允炆叹道:“傅将军,我朝自元末大乱而兴,民生凋敝,人口稀少,孤希望战争尽可能的少一些,但是有些仗不得不打,希望将军能襄助孤,让我大明多打胜仗,孤就满足了。”

    傅友德翻身拜倒:“殿下宅心仁厚,末将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很好。将军到这边来。”

    傅友德跟着朱允炆来到墙边,发现墙上是一副大明的舆图,不由得诧异的看向朱允炆。朱允炆拿起一个竹竿,道:“将军曾经在甘肃、宁夏一带征战过,能够和孤说一下现在河西走廊的态势,大明能否如汉唐一样控制西域?”

    傅友德看着舆图,思考了一下,道:“殿下,末将曾在洪武二年随中山王远征甘肃,五年作为西路军前锋随宋国公征讨甘凉,对当地略有了解。洪武二年,中山王经过沈儿峪(今甘肃定西)大捷,连克兴元(今陕西汉中)、河州(今甘肃临夏),收复中唐以后被吐蕃占领之地区;洪武五年,末将为前锋,沿河西走廊向西进攻,从兰州出发,占领西凉(今甘肃武威),再至永昌(今甘肃永昌县),占领甘州、肃州,然后为了完成牵制漠北的任务,向北进攻亦集乃(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最后向东撤退,途中占领瓜、沙两州,后闻说中山王岭北惨败,故全线撤出甘肃。”

    “撤到什么程度?”

    “据末将记忆,全线撤出甘肃,大明军队部署在甘州以东,近年来肃王就藩,本应于甘州,但是只能在平凉暂住,即为明证。”

    “为何撤退了那么多?”

    “殿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末将只说一些军事上的见解,当时宋国公有以下考虑:一、其时元军坚壁清野,凉州为空城,宋国公不得已用兰州卫守御,整个甘肃行省也差不多,故元守将先将境内人民、牛马、驼羊尽拘出玉门、阳关二塞,我军所得只是空城;二、当时我军进至哈密,已经和察合台汗国接壤,不明其虚实,惧回鹘兵强,所以不得已撤退;三、河西沦落吐蕃、回鹘、西夏、蒙古多年,当地已经很少汉人,多为异族,宋国公以为是化外之地,所以也不愿守。所以最终从甘肃撤回,但途中修建了嘉峪关,阻回鹘兵东进。”

    朱允炆想了想道:“甘肃为空城,不可守,这种说法孤不赞同,有土地就有人民,我军如果屯田招揽,孤相信会慢慢积累起来人口;察合台汗国确实可虑,但应该侦探情况再决定不迟;至于化外异族,孤甚不赞同,当年大汉开拓西域,当地岂有汉人,最终不也成内地郡县了吗?霍去病两万骑取河西,靠的是什么啊?”

    傅友德沉吟道:“殿下的说法也有道理,末将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当时放弃确实有些仓促,所以今年来朝廷在努力故元甘肃行省,目前已经到甘州,也建立了哈密等羁縻卫。”

    “恩,傅将军认为大明能否走出嘉峪关呢?”

    “这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要有足够的钱粮、兵马,蒙古不足为虑。”

    “呵呵,好,傅将军好豪气,好样的,来,我们坐下,慢慢谈。”

    “是,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