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允炆再下圣旨,令俞通渊为大同总兵,宋瑄为绥远都司,任命耿璇为征北将军,主持绥远和大同防务,江都公主则留在北平,照顾两岁的儿子耿诚。
这样朱允炆的三个伴读都做到了都司级别的高官,吴升为辽东都司、郭钥为河北都司、宋瑄为绥远都司。由于宋瑄的父亲宋晟为甘肃总兵,主持西北防务,为安全计,朱允炆将耿璇放在绥远,防止瓦剌东侵。另外一旦辽东陷入胶着状态,徐辉祖和耿璇可以两路出击,威胁蒙古军后路。
至于昨晚和耿璇的谈话,纯属一种敲打,耿璇最近有些得意忘形了,作为烈国公耿炳文的长子、平叛三功臣之一、皇帝储君时的伴读,以及皇帝的亲妹夫,在京城属于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找其办事、钻营的人不少,尤其是李景隆、徐增寿等人,他们虽然平时不在京中,但回京述职时都会到耿璇的驸马府走动,平时其家眷也经常去拜见公主,礼尚往来,交情越发的深厚。
耿璇并不知道他们的用意,但日久之下,交情日深,偶尔也会为他们讲几句好话。这引起了朱允炆的警觉,立刻命令调查司进行调查,当明白事情的缘由后,朱允炆就提点了一下他,他还是希望能够和耿璇善始善终,不想搞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退一万步说,也要考虑一下妹妹的感受。
但耿璇却吓的不轻,第二天领旨后连家都没回,就去上任了。惹得江都公主亲自进宫,面见朱允炆,好一顿埋怨,朱允炆哭笑不得,安慰了一下妹妹,让她不用担心。
江都公主回去后,给耿璇写了一封信,耿璇这才长出一口气,安心处置边防事务。
至于李景隆等人,朱允炆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置。攻陷北平时,朝廷缴获了大量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都落在了调查司千户手中,徐辉祖也没有意见,他压根就不想沾染这些事情。之后这些文件被秘密运来京师,经过王度的检查,发现了这些人的通敌证据,但朱允炆考虑再三,没有立即处理。因为一旦大肆抓捕,就会让朝廷人人人自危,甚至后世会有人说,燕王比自己更得人心。
所以他做了冷处理,将这些人或解除实职,或远派边疆,逐步收回其手中的权力,降低其在朝中的影响,再逐步处理他们。现在看来这些人也不傻,都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所以就拼命和新贵如平安、盛庸、耿璇等人套近乎,但平安、盛庸两人都很小心,只有耿璇处理的不太好。
乐浪府,平壤。
当朱允炆的传旨钦差到达后,盛庸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与会的人有乐浪总兵梅殷、安远伯瞿能、张伦、张辅,以及水师将领罗克宁、李梦得、庄启宇等人。
首先由钦差廖镛宣布皇帝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朝鲜李芳远枉自尊大,僭越称帝。责令历城候盛庸为征东将军,统领乐浪全部驻军、山东、辽东水师共十万人平灭叛军,力求入冬前结束战斗,如若出现意外,一定要婴城自守,切不可让我将士有冻馁之危。
......
”
“末将领旨!”
廖镛将圣旨交给盛庸后,行礼道:“历城候,卑职奉圣命而来,要将军事会议的结果回报皇上,还望见谅。”
“钦差言重了,钦差请这边坐。”
“谢将军!”廖镛就坐在盛庸下首的位置,静心倾听。
盛庸扫视了一下诸将,然后道:“梅将军,你先来做个大体的介绍吧。”
“是,将军!”
驸马都尉梅殷施礼后,走到朝鲜地图前,指着地图,朗声道:“整个朝鲜可以说是一个半岛,其地势大致是这样的,东北多为山区,西南为平原,其河流也大多呈南北走向,大同江、临津江、汉江无不如此。”
“所以我军的攻击目标主要是西南方向的沿海地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只要占领了这些地方,朝鲜不亡也亡了。”
“所以我军的攻击重点应该是黄海道、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
“其中要害之地是京畿道,因为开城、汉城都在其中,而黄海道、全罗道则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之地,是朝鲜的粮仓。”
“我乐浪府已经包括了平安道和咸镜道,而咸镜道多为山区,女真人杂居,目前已经大部归化,且我朝已经在通化以东、鸭绿江上游、长白山南麓修建了安北城(后世的惠山),并派有重兵驻守,所以我乐浪府北部无忧,再往北则是毅国公的作战区域,我军无须担心。”
“至于平壤,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加上我军的强大水师,防守甚易,所以我军总体上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向东。”
“好了,末将的介绍完了,下面请历城候开始部署吧。”
“恩,好的。”盛庸走到地图前,让所有的人靠过来,道:“刚才梅将军介绍的已经比较全面了,朝鲜的地形狭长,易守难攻,如果长驱直入,又容易有粮食供应的问题。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抵挡来自海上的进攻,这方面是我军的优势。本将军打算采取唐时灭百济,两路夹击,水陆并进的策略,可操必胜。”
“但我军的兵力并不占优势,我军除了驻守平壤和安北城的军队外,只有十万可以调动,其中水师两万,陆师八万,而朝鲜军则有二十余万,而且据情报显示,朝鲜的李芳远已经率军进驻黄海道的海州,堵住了我军的东进之路,逼迫我军与之决战。”
“罗将军,汉江的航道能够清理出来吗?”
“不太容易,李芳远非常狡猾,不仅在江上拉上铁链,还在浅水处钉上了木桩,甚至在中心主航道处布置了沉船,让我军的战船无法行驶。”
“铁索倒容易解决,沉船和木桩却很难处理,现在还不知道李芳远到底布置了多少沉船和木桩,所以时间没法评估。”
“那李芳远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件事情的?”
“他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主要选择在枯水期作业,大概花了六个月、半年的时间。”
“那好,本将军给你一个月时间,必须清理出航道,将战船开到汉城城下,能做到吗?”
“可以,没问题!”
“很好,另外,济州岛水师能够抵挡住倭国水师的进攻吗?”
“呵呵,这肯定没问题,倭国水师战舰矮小,和我军的福船没法相比,加上我军装备的开花炮,只要他们来了,就别想再回去了。”罗克宁大笑道。
“恩,那就好。”
盛庸沉吟了一下,道:“那么本将军就开始部署了。”
“梅将军率军把守平壤,确保我军的后路。”
“张辅将军率一万骑兵东进,任务是制造混乱,切断敌人粮草供应,打击敌人的士气。”
“张伦将军率近卫第一军跟从水师,沿汉江北上,威胁汉城。”
“本将军和瞿将军率领五万大军,进入黄海道,牵制李芳远的大军,择机与之决战。”
“水师的责任是全力清理汉江航道,协助陆师攻城,并保证大军的粮草军械供应。”
“本将估计,只要粮草供应不上,加上汉城受到威胁,李芳远就不得不后撤,到那时,我军的胜机就来了。”
“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将沉思了一会儿,互相看了看,纷纷点头,因为盛庸的布置中规中矩,没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好,那么大家立刻下去准备,张辅将军必须在两日内出发,而其他人,包括本将军,必须五日内出发。”
“是,将军!”
“对了,那个李芳干怎么办?”张辅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这个啊,本将会派人将其送到北京,交给皇上,你就不用管了。”
“是!”
“最后,”盛庸顿了顿,沉声道:“皇上除了明旨之外,还有一道密旨。”
“大家请看!”
“因为是深入敌境作战,大家都要提高万分的警惕,宿营、饮水、粮草都要万分小心,切莫给朝鲜人下毒、偷袭的机会。任何时候,如果有人要接近粮草、军械等地,要立刻鸣枪示警,请求增援,即使误报也在所不惜。”
“另外,皇上还下了特旨,希望大明将士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所以,只要大家觉得朝鲜人危险,就可以处决他们,朝廷不会责罚。”
“但是,本将军希望你们把握好这个度,这是朝廷的体恤,皇上的恩德,但不是你们滥杀无辜的理由,你们的责任是要带领尽可能多的将士回来,明白吗?”
“末将明白,谢皇上隆恩!”
众将都有些感动,声音嘹亮,只有随军长史廖升轻轻的叹了口气。
......
第二天,张辅领军东进。
第三天,张伦随水师出发。
第四天,盛庸亲帅五万大军,往海州进发。
此时的李芳远早已到达海州,手下的军队已经有八万之众,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听到盛庸大军前来的消息,不由得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