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四章 超越时代的巡洋舰
    英国人定睛一看:咦,还真没有“大续航力”这条,可是――

    没有“大续航力”,还能算正儿八经的“巡洋舰”吗?

    “关亲王”心里鄙视:英国人可真是榆木疙瘩脑袋!

    嘴上是这么说的:“巡洋舰”就是个名字,我会在前面加上合适的定语的――再者说了,我又不出去抢殖民地,要那么大的续航力干什么?

    后面这句话,起到了非常微妙的政治效用。∑谈笑之间,“关亲王”给英国人吃了颗大大的定心丸:嗯,中国人没有任何和我们正面竞争的意图,真是……最佳合作伙伴!

    没有大续航力的要求,煤舱就可以减小,“大火力、重防护、高机动”就成为可能了。

    关卓凡进一步提出:装甲敷设,可以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只对重点部位进行保护。

    这个方案,舰体重量增加有限,对速度影响较小。

    舰船最重要的部位是什么?当然是发动机啦。

    英国人召集船舶设计精英,不久便拿出了第一份方案:在机舱的顶部,平平地覆盖一层装甲甲板;装甲甲板之下,在机舱两旁、靠近两舷的地方,各设置煤舱。这样,顶部的装甲甲板、两侧的煤舱,从三个方向,共同对机舱进行保护――装满煤的煤舱,炮弹是没有法子打穿的。

    关卓凡对这个设计表示赞赏,不过,他指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保护机舱的装甲甲板。位于水线之下四英尺处。呃。这个,万一,水线处被打穿了呢?那么,海水必然趁势涌入,整个装甲甲板的上方将被淹没,最终……会导致军舰倾覆吧?

    第二,高航速需要大机舱,装甲甲板如此之低。一定会压缩机舱的空间,俺想加台锅炉都不成,操作起来也逼仄得很,实在不大方便哪。

    这两条提了出来,英国人面面相觑:怎么还好说这位亲王殿下“外行”?这两个问题,即便是最优秀的工程师,也未必能够看得出来!

    该怎么改进呢?

    英国人正在绞尽脑汁,“关亲王”说:我有一个想法,大伙儿瞅瞅,行不行得通?

    嗯。我是这样想的:咱们把平面的装甲甲板,改成中间平、两边斜的穹面装甲――就叫它“穹甲”好了。“穹甲”中间的平甲。提到水线之上;两边的斜甲,落到水线下四英尺处。这样一来,因为中间的平甲高出水线,即便水线处被打穿了,海水涌入,也无法淹没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军舰依然能够保持较大浮力,不致倾覆。

    这么干,除了军舰即便破损也进不了多少水外,两边的斜甲落到水线之下,可以对机舱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还有,大家都晓得的:有一定倾角的斜面,能够消解炮弹的相当一部分动能啊。

    这一次,英国人目瞪口呆了。

    实在太有道理了,我们竟无言以对。

    万万没有想到啊,这位亲王殿下,除了政治家和军事统帅这两个身份外,竟然还是一位工程设计的天才!

    设计团队按照关卓凡的设想拿出了最后的方案,“穹甲巡洋舰”就这样诞生了――比起原时空,足足提早了十几年。

    需要说明的是,“穹甲巡洋舰”的相关专利,由关卓凡和英国设计团队共享。

    轩军海军订购了两艘“穹甲巡洋舰”,一名“驱雷”,一名“策电”,技术参数是完全一样的:排水量两千四百吨,舰长六十八米,宽十四米,吃水近六米,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装备两门八英寸后装滑膛炮、两门六英寸后装滑膛炮、八门六十四磅前装线膛炮。

    最高航速十七节,几乎赶得上“冠军号”了,一点儿都不算慢。

    装甲敷设的第二种方案,是仿“冠军号”和“射声号”,自舰艏至舰艉,在舷身上加装水线带装甲,即竖甲。这个方案,事实上就是把“巡洋舰”变成了“小铁甲舰”,可称“装甲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敷设的装甲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穹甲巡洋舰”。因此,不可避免的,“装甲巡洋舰”的速度,就比不上“穹甲巡洋舰”了。

    不过,说到防护力,“装甲巡洋舰”却远远超过了“穹甲巡洋舰”,二者算是各有千秋。关卓凡不分轩轾,和“穹甲巡洋舰”一样,“装甲巡洋舰”也订购了两只,一名“龙骧”,一名“虎贲”。

    “龙骧”和“虎贲”的技术参数,也是一样的:排水量两千九百吨,舰长七十一米,宽十三米,吃水六米半,蒸汽风帆混合动力,水线带装甲厚五至六英寸,装备两门八英寸后装滑膛炮、四门六英寸后装滑膛炮,六门六十四磅前装线膛炮。

    最高航速十五节,虽不比“穹甲巡洋舰”,但也颇看得过去。

    设计、制造“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英国政府极其重视,首相亲自过问,海军大臣总责其事,荟萃了本国的船舶设计、制造精英,真正是全力以赴,说“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也不算过分。

    英国人如此上心,自是见到,由“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始,中国的订单源源而来,一眼望不到尽头――整个中国的军用、民用船舶市场,这是多大的一个蛋糕啊?眼见着一大半都落到俺们英国人手中了,能不上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用中国人的资金,来开发新技术、试验新产品。若果然好用,英国人马上就可以跟上;若不好用,英国人一个英镑的损失都没有――这样子的好事,怎么可以不上心?

    原时空,德国人为北洋水师设计、制造“济远号”、“经远号”,同上述情形,颇为相像。

    “济远号”是德国人设计、制造的第一只“穹甲巡洋舰”,“经远号”是德国人设计、制造的第一只“装甲巡洋舰”――这两笔订单,都来自中国。

    实话实说,作为德国人的试水之作,“济远号”也好,“经远号”也好,水准都着实有限。

    尤其是“济远号”,顶“穹甲巡洋舰”之名,却行“平甲巡洋舰”之实,就是关卓凡批评过的:覆盖在机舱顶部的装甲甲板,位于水线之下。只不过,这层装甲甲板,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勉强好算是“穹甲”。

    “济远号”毛病无数,“其穹甲低水四尺,浮力几无,隔堵水久,歧侧难免,斯时炮炮势成上重,驾驶特难,危险特甚。”

    还有,“机舱逼窄,绝无空隙,只身侧行,尚虑误触。前日试机,已有触手成废者!”

    至于“暑月炎熬,临战仓皇”,相较之下,已经算是小毛病了。

    其时,正儿八经的“穹甲巡洋舰”,已经由英国人造了出来,德国人照猫画虎,却画虎类犬。

    这倒不是德国人不上心,德国人的敬业精神是不必怀疑的。可是,造船业是当时的第一等“高新科技”,为集新技术、新工艺之大成者,德国后起之秀,机械制造已经赶了上来,且但在船舶制造上的积累还非常有限,初试啼声,难免走调。

    中国人只好把这个闷亏吃了下去――不过,也没啥好抱怨的,谁叫你不请教老师傅,而是去招惹新学徒呢?

    这两桩生意,德国人却是赚了大便宜的。这倒不是说,生意本身德国人赚了多少,而是说,拿着中国人的钱,做够了试验,试够了错,攒够了经验值,德国人就开始为自己制造“穹甲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了。在此基础上,德国造船工业迅速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嗯,因为俺们轩郡王的英明睿智,世界造船工业得以免走了一大段弯路,一夜之间,相关技术、工艺向前推进了十好几年――嘿嘿,这是否应该视为轩王爷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呢?

    至于“伏波”和“超海”这两只“标准巡洋舰”,其实就是传统的“无防护巡洋舰”。关卓凡觉得,“无防护”三个字实在太难听了,思来想去,终于发明了“标准巡洋舰”这么个叫法。

    “伏波”和“超海”,都是铁肋木壳,即龙骨为铁,船身为木,排水量皆为一千四百五十吨。

    这个级别的巡洋舰,不是关卓凡将来和“世界第二海军强国”舰队对决的主力阵容。它们主要的作用,是侦查、通讯,以及海口、内河作战――即浅水作战。这种用途的军舰,若硬要加上装甲,既变态,又累赘,也实在没有足够的必要。

    关卓凡想了想,算了,就这么着吧。

    不过,拿“伏波”和“超海”来“周莅属部”,比如,到日本和越南去晃晃,一千四百五十吨的排水量,依然是压倒性的存在。

    当年的“阿斯本舰队”,最大的旗舰“镇吴号”,一千三百吨;日本幕府舰队最大的军舰,也是旗舰――“富士山号”,一千二百吨。

    “伏波”和“超海”的火力,亦颇为可观。舰艏一门八英寸前装线膛炮,两侧船舷分列六门五英寸后装滑膛炮。

    总之,镇压叛乱、清肃海盗、欺负弱小国家,一千几百吨的“标准巡洋舰”,依然是一等一的好手。

    最后,是“全甲炮艇”。

    几种新舰中,最能体现轩郡王的奇葩创意的,大约还是这种排水量只有二百五十吨的“全甲炮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