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禁军见状,顿时惊得哑口无言,本就埋得极底的身子,又向下趴了些,几乎要挖个洞钻下去一般。
郑荣这边却是极为高兴,大声对那神射手说道:“好箭法!孤重重有赏!”又再冲山下喊道,“钱庆!孤的本事想必你也看到了!若执迷不悟,你的下场也不外如是!”
郑荣说完,也不待钱庆回话,扭头转身便又在无数侍卫仪仗的簇拥之下上山去了。
原想一举擒获幽燕军首脑郑荣的钱庆,现在反而陷入对手重重包围之中。即便对方不在这样优势的条件下立即发动进攻,自己所携带的军粮、清水也十分匮乏,只能坚持两三天时间。他也深知幽燕军队的厉害,若是自己勉强催动军队突围,必然是自取灭亡。
因此钱庆只好将求生的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只希望援军能够速速到来,同自己里外夹击,也不指望能够击败幽燕大军,只要能救自己突出重围就已是天大的幸运了。至于皇帝郑爻如何发落他这一场大败,实在是一件十分不重要的事了。
郑荣这边也在等待朝廷援军的到来,因此他在山上清清楚楚地看见钱庆派出去的传令骑兵,却严令属下不可追击,任由其离开报信。
朝廷援军倒也是令行禁止,接到主帅钱庆的命令,当即点齐人马,一路拖泥带水便往伏牛山而来。朝廷援军走了没有多久,就遇到幽燕大军的阻击。
你要去援助友军,敌军自然会来阻止,这原本没什么好奇怪的。
然而幽燕军使的却是围点打援之计,一面将钱庆亲率的精锐骑兵打残之后死死踩在脚底下,一面则空出双手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因此郑荣只留下一小股兵力在山上监视钱庆一举一动,暗中却早已经撤出大军,张开嘴巴就要吃掉急急忙忙赶来救助主帅的朝廷官军。
然而匆忙赶来的援军却没有识破郑荣这番手段,鼓足士气刚刚击破前方阻碍,然而身后及侧翼却同时遭受袭击。前头略有松动的幽燕阻截部队也回过神,重新组织起来转守为攻,向官军发动进攻。
于是这样一场大战下来,朝廷援军便已损失大半,救援主帅的计划当然是落空了,只好寻个空当突围而出,从此坚守要塞,再也不敢轻易离开。
救援失败的消息不久之后就传到重重包围之下的钱庆耳中。
这倒不是幽燕军防守疏忽,而是郑荣有意消磨钱庆士气,而故意将朝廷报信士兵放进的。
钱庆知道消息之后,立心灰意冷,仅存的一丝希望也全部落空。于是当天晚上,他趁夜选了还能作战的两百余人,饱餐一顿,也不从峡谷两头道路突破,而是翻越两侧高山,想要出其不意地突出包围圈。
郑荣原本还想多围困钱庆几天,也好以他为诱饵再消灭几股赶来救援的朝廷援军。却没料到钱庆背水一战居然取得奇效,果真从已渐渐变得薄弱的包围圈中逃了出来,便一路向西逃窜。
郑荣得知消息之后,勃然大怒,处罚负责将领之后,便挥动大军尾随追击。然而指挥两百精锐亲兵同组织百倍于此数的大军之间,难度却是大了成千上万倍,幽燕大军在钱庆身后紧赶慢赶,却还是被他逃回潼关。
潼关乃是京城洛阳的屏障,没有完全准备,就连精强如幽燕大军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郑荣也只好望关兴叹一番之后,班师回营。
然而这一场大战之后,朝廷精锐的十余万禁军都被困在潼关以东的河南境内。皇帝郑爻当然不愿放弃这唯一可以依赖的力量,却再也无法派出将领统一调度。
于是郑爻一怒之下,亲拟圣旨,将躲藏在潼关惊魂未定的钱庆就地正法。可怜这钱庆原本就不想到前线带兵,九死一生终于从幽燕大军重重包围之中逃回近畿,终究还是免不了人头落地。
然而前军不可一日无帅,禁军前后左右四位将军之中,最有才能的戴鸾翔在押送回京途中莫名其妙被“石林山上的土匪”劫走、下落不明;才干仅次于他的钱庆又兵败被杀;右将军孙虎向来多病,今年以来又染上目疾,不堪重用;只剩下后将军白文波,成为皇帝郑爻眼下的唯一选择。
后将军在禁军四将之中兵权最小,往往都是用来安置那些战功显赫却又高龄年迈的老将所用的闲差。白文波也是这种情况,他今年已经年近古稀,解甲归田也有八九年,实在是朝廷已到了败无可败的境地,否则说什么也不会请他出山。
然而这白文波虽然年事已高,脑子倒还算清楚,出征之前,就上奏要同皇帝郑爻造膝面谈。
郑爻正将平定幽燕叛军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个十足可以做他爷爷的老将身上,听到这位老将军有这样请求,连忙吩咐宫内太监设下酒宴,便选在御花园亲自宴请白文波。
大汉自立国以来,一向都有重文轻武的传统,武将地位一向不高。即便是如白文波这样功勋卓著的老将,除了他五十年前中武状元时候照例的鹿鸣宴之外,还没同皇帝一同吃过饭。况且还是皇帝单独赐宴,这份恩遇大汉开国以来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不能不让白文波由衷感动。
于是白文波当着皇帝郑爻的面就大表忠心,宁可舍去这身老骨头不要,也要力保大汉江山稳固。
郑爻也是同样感动,便问:老将军出征之时,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在此当面提出。
白文波觐见皇帝,要谈的就是这件事情,听皇帝这样问,便顺水推舟提出四个要求:一是眼下幽燕大军战力既强、士气又盛,只可先守后攻,不可轻敌冒进;二是河南之地实际已经沦陷,分兵把守不过是徒然浪费军力而已,要立刻将拒收河南各处险要的禁军全部撤回潼关,休养生息,以求再战;三是要抽调全国精兵,一方面要稳住岭南王郑贵不可让其再反,一方面要从山东道向河南发动进攻,牵制幽燕兵力;四是要事权统一,不仅潼关禁军和山东勤王军队都要归白文波统属,而且要撤回监军太监,不可掣肘。
郑爻听了老将白文波的要求,一个字一个字反复咀嚼斟酌,最后竟然当面全部照准,尤其是撤回监军太监之事,更是体现出皇帝郑爻对白文波的信任。
白文波原本就不指望皇帝条条皆准,能够答应这么许多,已经喜出望外了,于是赶忙磕头谢恩,战战兢兢吃过御膳之后,当日便点齐本部人马,向西往潼关而来。
白文波一到潼关,就按照自己的计划,派出无数传令轻骑,向还在河南境内的官军下令,命令其即刻撤回潼关,不得有误。
各地官兵早就不想再待在河南了,现在得到上面命令,风卷残云一般收拾起营帐,抛弃那些沉重不便携带的辎重,一溜烟就往潼关方向撤退。
幽燕王郑荣知道皇帝郑荣已将钱庆军法 论处派了白文波接替,却没料到这位老将军办事竟然如此雷厉风行。当他发现正待自己各个击破的官军,已奉命撤回潼关之时,慌忙组织人马围追堵截,却只拦住极小的一部分。
于是当初留在河南道的十几万禁军之中,只有两万被幽燕大军俘虏消灭,其他超过十万人全部通过潼关退回近畿。由此朝廷虽然元气大伤,却还有一战之力,胜败依然还在伯仲之间。
经过这番折腾,时节已到深秋,从北方草原上吹来的寒风一日胜过一日。即便是长期坚守塞北苦寒之地的幽燕大军,也都换上冬衣冬裤,借以抵挡寒气。
郑荣知道自己虽然气势盛极一时,但毕竟是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大汉朝廷。只要朝廷熬过这个冬天,待明年开春,黄河冰雪消融,到时就能集合山陕、巴蜀军队从北面渡过黄河;在南面集中南方各道军队,通过山东道地界北上;关内禁军也已修整完毕,到时也可从潼关出发,自西向东向自己进攻;眼下还在观望的岭南王郑贵也随时会倒向朝廷,来讨伐他这个素有恩怨的二哥——到时幽燕大军立刻便会三面受敌,危在旦夕。
因此郑荣听从钟离匡的计策,只留下不到两万人马,由善于防守的将军韦护统领,时刻监视山东官军动向。其余十余万幽燕精兵,全部云集于潼关之下,就要想办法攻破潼关,进逼京城洛阳。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通过这号称京师门户的潼关。
自从当年大汉太祖皇帝郑邦显偷袭大散关成功,侥幸取得天下之后,对各地关隘的修建便极为用心。刚刚平定天下,便乘着大汉国力恢复之际,索性推倒在战火之中饱受蹂躏的几座前朝老关,又选取险要之地新修了几座雄关,终于形成——山海关、潼关、大散关、嘉峪关、娘子关、浒墅关、雁门关、界首关、剑门关(与真实历史、地理有所差别,我改编的)——等天下九关,是为大汉江山关节所在。
因此这潼关十分修建得十分厚重,眼下又有重兵把守,若没有数倍兵力、万全准备,便贸然进攻潼关,那便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郑荣是知兵之人,又多次经过这潼关,当然知道此处的厉害。于是他陈兵潼关之前,派遣能工巧匠制造大量攻城器械,准备伺机而动,一举攻占这处咽喉之地。
他同时也做好两手准备,预备下大量船舶,一旦作战不利,便立即放弃河南地方,退守幽燕再作长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