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三十八章 作用
    “两栖登陆船?”赫鲁晓夫问:“你说的是用来运输补给的那种船?”
    赫鲁晓夫虽然不是军事主官,但对用于斯大林格勒运输补给的两栖登陆船还是有所耳闻,这不仅是因为它专供斯大林格勒并为其开辟了一条新的运输方式,更因为它是一种“新装备”......
    人们对新奇的事物天生就有好奇心,尤其是像“两栖登陆船”一样既可以在陆地上“走”又可以在水里“游”的玩意,它几乎可以说是成就了相当一部份人的梦想。
    于是,“两栖登陆船”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当然也传到了赫鲁晓夫耳。
    “是的!”舒尔卡回答。
    “我听说那是你发明的?”赫鲁晓夫又问。
    “可以这么说,政治委员同志!”舒尔卡回答,暗道赫鲁晓夫知道的还不少,看来之前应该是调查过自己。
    “很好!”赫鲁晓夫点了点头,说:“看来它不只是用来运输补给?”
    “是的,政治委员同志!”舒尔卡回答:“事实上,它的研发原本是用于海军登陆作战!”
    赫鲁晓夫缓缓点头说道:“我听说过这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克里木半岛的登陆作战!”
    “是的,政治委员同志!那是它首次用于战场!”
    “可我们现在是渡河作战!”赫鲁晓夫又问:“它能发挥什么作用?”
    “渡河方面的很多困难在它面前几乎不存在!”说着,舒尔卡随手取过纸笔并在其上划了两条线代表河水,接着又划了几艘两栖登陆船......实际上就是一个香蕉下多了两个轮子,那画功就像小学生的涂鸦。
    不过赫鲁晓夫却不在乎这些,他似乎已经进入了舒尔卡描绘出的场景,神色专注的等着舒尔卡接着讲下去。
    舒尔卡硬着头皮一边画一边解释道:“通常的渡河作战有两种方法,架设浮桥或是用船只强渡,或者两者同时进行。但两者都存在一个问题,很容易被敌人火力阻挡在河面上,即便是强渡成功也往往会因为兵力、装备,或后续兵力、补给无法跟上的问题而被敌人打退。其用船只强渡必然需要陆地、船只再到陆地的过程。”
    这同时也可以说是两栖登陆作战的难处,可以说渡河作战就是一种特殊的两栖登陆战,区别只在于河对岸也在敌人的视线和封锁范围内,同时两栖登陆战可以在更远的船只上做准备工作。
    从这方面来说,渡河作战比两栖登陆战更困难。
    “两栖登陆船的好处......”舒尔卡给两栖登陆船画了个圈,然后继续说道:“就在于它能省略陆地与河水之间转换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很远的位置做好准备然后迅速通过河面到达敌人阵地,这能够给河对岸的敌人造成强有力的冲击,另一方面补给及后续兵力的补充也可以及时跟进......我是说,如果有足够多的两栖登陆船的话!”
    “这只是你的想像,不是吗?”赫鲁晓夫说。
    “不,政治委员同志!”舒尔卡说:“我们有过实战,在2号***附近,我们用两栖登陆船渡过了察里察河!”
    “有这回事?”赫鲁晓夫表示出了一点兴趣。
    赫鲁晓夫不知道这件事很正常,一方面是这事发生不过几天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只能算是一场小战斗,时间短规模小,对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来说算不上什么。
    戈利科夫适时朝阿基莫维奇扬了下头,阿基莫维奇会意,马上就找出相关件然后递到赫鲁晓夫面前。
    “这是关于那场战斗的报告,政治委员同志!”阿基莫维奇介绍道:“它的目的是炸毁被敌人占领的铁路桥,它同样是舒尔卡同志指挥的!”
    赫鲁晓夫闻言又看了舒尔卡一眼,然后才坐了下来慢条斯理的翻阅着件。
    偶尔赫鲁晓夫还点了点头,时不时的还停下认真看几分钟,接着问:“这是否是因为德国人不知道两栖登陆船可以用于渡河作战?我的意思是说,他们对此没有准备所以让我们取得胜利!”
    舒尔卡知道赫鲁晓夫这话的意思......这其实不是字面上的问题,或者说字面上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毕竟铁路桥已经被炸毁了,德国人有防备没防备都改变不了这个结局。
    赫鲁晓夫担心的其实是德国人对此有防备,于是就会引申到对两翼的罗马尼亚军队驻守的防线有防备,于是苏军在两翼的进攻就不会像进攻铁路桥一样那么顺利。
    舒尔卡想了想,就回答道:“德国人有可能有所防备,问题在于他们短时间内根本补不上这个缺口!”
    赫鲁晓夫将目光投往地图,然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形势很明显,德军将主力用于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罗马尼亚军队和意大利军队共二十余万人沿着顿河防守着138公里的漫长的河岸......从德军来说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们兵力有限,只能将战斗力弱的部队用于防御侧翼然后集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
    否则,德军根本就不可能对斯大林格勒造成有力的冲击和威胁。
    但是,这恰恰是德军的弱点,无法弥补的弱点。
    也就是说,即便德军意识到两栖登陆船有可能对他们两翼造成威胁,他们也无可奈何,除非德军在苏军进攻前撤退,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希特勒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上次进攻莫斯科已经失败,那次失败还可以推说是因为天气问题或者准备不足,这次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却是在充分的准备下发的,如果再次失败,几乎就意味着德军永远也无法战胜苏联,因为接下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斯大林格勒。
    沉默了好一会儿,赫鲁晓夫才说道:“还有一个问题,舒尔卡同志,我们怎么规避敌人的空优势?如果没有空优势的话,我们又怎么才能在敌人的反攻下穿插并将德军主力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