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7年,慕容俊迁都邺城。
从最初的昌黎到现在的邺城,前燕帝国前前后后共四次迁都,五个都城(昌黎-大棘城-龙城-蓟县-邺城),在这漫长而繁杂的过程中,慕容家族完成了一个由小部落群体向大帝国封建的转变,由原始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当然了,鲜卑贵族们也逐渐告别了艰苦创业的岁月,越来越入乡随俗,走向腐败与堕落。
这并不是我们的重点。
历史上的每一次迁都,都是统治阶级政治考量之后的结果。于是有了不愿“锦衣夜行”的西楚霸王,于是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朱明王朝,嗯,崇祯最终也用行动践行了这一点。
对于前燕帝国,从自保于辽东到逐鹿中原的政治需要的转变,邺城成了前燕统治集团的最佳选择。
邺城是当时中原的第一大名城,关于它的故事纷杂且精彩,其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昏暗,经历了汉民族的无上荣光与无限屈辱,一座历史名城,一片传奇之地。
邺城地处中原腹地,向南可以进击东晋;向西可以震慑前秦,其战略地位无比重要。据说,在前燕迁都邺城之后,东晋和前秦纷纷去帝号以避锋芒。东晋司马家的皇帝自称为“大岛夷国”国王,前秦苻坚自称“大秦天王”!那时,悠悠华夏正只有一家皇帝——大燕国烈祖景昭皇帝慕容俊。那时那地,前燕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在混一天下的道路上,慕容俊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至死都没有走完!
358年十二月,慕容俊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征兵令,预备扩军一百五十万,以求早日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原本的命令是前燕所有州县每户只允许留一个成年男子,其余全部参军。但是,在那个人口稀缺的岁月,一百五十万是天文数字,刚刚占领中原不久的前燕并不具备这样雄厚的国力。后在刘贵的劝谏下改为五丁抽三,并将征兵完成时间延长到第二年冬天,慕容俊准备征兵完成后举行浩大阅兵式,借以威慑秦晋(前秦、东晋)。
360年正月,应征前来的百万大军在邺城集结完毕,那时,慕容俊已经抱病在身,但依然站在邺城铜雀台上检阅了他的大军,其兵刀锐矛锋,剑如丛,枪如林,马蹄声脆,声震八方……。仿佛回光返照一般,慕容俊心中顿时升起万丈豪情,仿佛看到了胜利,看到了前秦、东晋的皇帝胆颤心惊地跪在自己面前,任由自己数落罪过。
阅兵式进行完毕,慕容俊随即病倒,病入膏肓!
弥留之际的人,不仅畏惧死亡,还能够感受到死亡的到来。一病不起的慕容俊感觉到了自己的大限将至,时日无多,只能想尽办法交代后事。
慕容恪,作为慕容俊手中最为锋利的一把利剑,也是他最为信赖和倚重的大臣,毫无疑问地成为慕容俊托付后世的人选。
慕容俊首先对他这个忠心耿耿的兄弟进行了试探,就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少主堪辅则辅之,不堪辅则君取而代之”。当然,亲兄弟之间没有那么委婉,慕容俊直接告诉慕容恪,“吾所疾惙然,当恐不济。修短命也,复何所恨!但二寇未除,景茂冲幼,虑其未堪多难。吾欲远追宋宣,以社稷属汝”(《晋书﹒慕容俊载记》)。
我想,恪儿当时是很想说“好”的,只是不能够罢了,面对兄弟间的骨肉亲情,面对君王的恩遇有加,面对屏风后可能存在的五百刀斧手,慕容恪能够做的只是不断的推辞、作保证,以打消兄长对身后事的顾虑。
“太子虽然年幼(太子慕容暐是年十岁),但是很聪明(天纵聪圣),一定能够完成陛下遗愿,光大燕国。不可因其年幼而乱正统,”
回答并不能使慕容俊满意,自己的儿子哪怕正是天纵英才,和眼前这个兄弟相比,犹如寒鸦之比白天鹅。
“让你当就当,兄弟之间岂虚饰也,难道连这点信任都没有吗?”
当然没有,古往今来多少皇室家族就因为这个皇位而骨肉相残!慕容恪是学习和实践的优等生,对此时刻保持着警醒!
“陛下若以臣堪荷天下之任者,宁不能辅少主乎!”慕容恪双膝跪地,面带诚恳。
“若汝行周公之事,吾复何忧!”慕容俊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心中大喜,于360年正月二十日,溘然长逝。时年四十二岁,谥号“景昭皇帝”,庙号烈祖。
其实,慕容俊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在359年慕容俊和大臣们宴饮聊天时谈到关于儿子的问题,慕容俊老泪纵横,连连感叹好儿子不好生!
在慕容暐之前,慕容俊有太子慕容晔,356年病逝。司徒左长史李绩评论其有八德:其一,至孝;其二,聪明敏锐;其三,沉着坚毅;其四,恨阿谀而爱刚直;其五,好学;其六,多才多艺;其七,谦恭;其八,好施。而现任太子慕容暐就缺陷颇多了,喜欢打猎和丝竹乐器,在君王面前用这样的话来评论现任太子,并且还是在太子当面。我们几乎可以想象李绩的委婉,以及慕容暐的不堪。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慕容俊的担心不无道理,仅仅十年之后,慕容暐就带领着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的前燕帝国走向了灭亡。
慕容俊在位时期是前燕帝国最为强大的时期,在他的统治下,燕国由割据辽东一隅的部族政权一跃成为傲视中原的霸主,前燕帝国的军队横行天下,敌对者无不闻风丧胆。
固然,他的天下主要是靠他弟弟慕容恪、慕容垂打下来的。无可否认,慕容恪、慕容垂都是百年一遇的良将,甚至可以认为,二人的军事能力高于慕容俊,但我相信,只有慕容俊这个大哥,才能让这几个兄弟誓死追随,才能让国内无数能力超强的将领不敢有二心。
历史给了慕容俊争霸中原的机遇,也给了争霸中原的资本,却没有给他统一天下的时间,如之奈何?正如诸葛亮出山时的故事,水镜先生司马微有一句这样的谶语: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至于慕容俊,虽得其时,亦不得其时!每每读之,莫不扼腕,为之奈何?
最后,以《晋书》中对慕容俊的评价做一个结尾:
“宣英文武兼优,加之以机断,因石氏之衅,首图中原,燕士协其筹,冀马为其用,一战而平巨寇,再举而拔坚城,气詟傍邻,威加边服。便谓深功被物,天数在躬,遽窃鸿名,偷安宝录。犹将席卷京洛,肆其蚁聚之徒;宰割黎元,纵其鲸吞之势。使江左疲于奔命,职此之由。非夫天厌素灵而启异类,不然者,其锋何以若斯!”
这是一段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评语,竟赫赫然出现在正史之中,毫不掩饰地说出“天厌素灵而启异类”的话来,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钦羡之意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何止表现了对前燕正统地位的认同,简直是对当时东晋政权的蔑视了。
上天都厌恶了曾经长久据有中原的人们,于是重新找寻一个新的族种,君临万方。作为“素灵”的大晋国的人们,天厌之!
那么,为什么慕容俊的这个燕国被称为“前燕”呢?在前燕之后,慕容俊的五弟慕容垂、侄儿慕容泓、少弟慕容德,都先后恢复过大燕,历史上分别称之为后燕、西燕、南燕。慕容家族最早建立的这个燕国,就按辈分被称之为“前燕”了。
这些是前燕帝国灭亡之后的故事了,依旧精彩,依旧有名震天下的豪杰和出类拔萃的笨蛋。我们后面会逐一讲到。
慕容俊的死是前燕的重大损失,整个国家顿时陷入动荡。但前燕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争霸中原的脚步。由于慕容恪主政,国家政治平稳,军事强大。在慕容俊死后的七年时间里,慕容恪带领着鲜卑铁骑南征河南,夺取了大片领土,前燕帝国依旧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