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70章 如何成为忠烈 四
    把凤县县城和马岭关让出去可是弄险!
    因为散关道的北面是大散关,南面就是凤县县城和马岭关。其凤县县城位于大散水边上一处比较开阔的河谷内......最宽处有一里多不到两里的样子!可别嫌小,在秦岭大山里面有这么一块平地就很不错了。可以堆放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还能让南来北去的大军有个落脚的地方。
    所以在共治初年,大顺朝就把凤县当成一处险要来经营。凤县县城所在的河谷入口处修了城关。还在两侧的大山上修建了许多山寨,封死所有的山道小路。
    而马岭关就更加要紧了!
    马岭关是个三岔路口,沿着大散水南下的散关道就到马岭关为止,马岭关南的官道就分了岔,一路向东南,一路向西南。
    从马岭关往东南去的道路通往汉盆地,过废丘关、柴关、留坝、虎头关、鸡头关就能入汉盆地。别看沿途关隘不少,但是大顺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一一严防。因为越秦岭而入汉的道路还有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三条,虽然都很险要,但是2000年的不断开拓和秦岭并不算太险绝(秦岭并不太高,到处都有比较平缓的山坡)的地形,使得山道小路遍布期间。想要完全封死,就必须投入大量的兵力。而汉盆地就那么点大,根本支撑不了将散关道、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及其周边的小路完全封死的兵力!对了,在散关道的西边还有个祁山道。
    如果要完全封死五条入汉(还不是入蜀,只是走了半程)的道路,所需投入的兵力远远大于在关平原南部的黄土台地上布防的兵力。而且这五条入汉之路之间的交通不便,军队很难在五路之间快速机动,只能被动的分兵把口......而口子又那么多,需要用到的兵力比主动出击,在关平原的黄土台地驻兵屯田还要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守四川的割据政权总是抵挡不住由北而来的敌人的主要原因。
    而马岭关一失,入汉的五条道路的散关道就算完全失陷。由马岭关往东南是汉,往西南则是由汉和陇南入蜀的四条主要道路之一的金牛道。也不必打通整个金牛道,只需要推进到略阳一带,祁山道的后背就暴露了,顺朝在陇南的地盘也会随之丢失!
    到了那时,大顺朝苦心经营了近20年的汉——陇南防线,就得整个崩盘了!
    没有了汉——陇南防线,四川还是守吗?
    ......
    “什么?尚可喜和孔廷训已经拿下了凤县,正在攻马岭关?这也太顺利了吧?”
    尚可喜和孔廷训所部攻占凤县的消息是大明洪兴二十年正月二十五日传回大散关的吴三桂军的。
    这个时候秦岭北面几个黄土台地的争夺战才刚刚结束——说是争夺,其实就是后卫战。包括大散关、和尚原、陈仓山、五丈原、金牙关、斜谷关在内,所有的这些险要,在过去的七八年,都让吴三桂恨得牙根只痒痒,下面的军将谁要能带兵夺下其的一个,吴三桂都能保他一个伯爵子爵!可是在两日之内,全数被吴三桂所部攻占。
    这可真是喜事儿成了堆!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好运还没完!连散关到南口的要地凤县也被轻易夺取,马岭关似乎也要到手......
    这功劳也来得太容易了吧?照这个节奏打下去,收复四川也就是洪兴二十年的事儿了!
    而吴家的功劳本来就大,一门三国公......都有点功高震主了!
    “会不会有诈?”吴三桂还是留了个心眼儿,不完全是因为担心李定国设圈套阴他,而是觉得自己的功劳有点大了......他已经是国公了,再往上没有什么上升空间,现在最要紧的是保住晚节啊!
    “能有什么诈?”吴应麟在一张地图上用红色的毛笔圈出了凤县和马岭山,“李定国最多在散关道两边的山上伏兵......但是散关道两侧山丘大多陡峭险峻,上下不便,根本伏不了大兵。现在尚可喜、孔廷训的一万多人已经到了凤县,占住了险要,没有个三五万人慢慢磨,流寇根本不可能拿下凤县。”
    “尚可喜和孔廷训有多少军粮?”吴三桂还是不放心。
    “够吃二十天的,如果把战马也宰了,足够维持一个月。”左右马上就有人回答。
    “怎么那么多?”吴三桂一愣。
    “他们沿途所获甚多,都是流寇丢弃的粮草辎重......这些粮草可都是来之不易的,被这样随便丢弃,流寇显然是兵败如山倒了!”
    “还真有点兵败如山倒的意思啊!”吴三桂点点头,心想:看来流寇的气数已尽了!
    吴应麟这时插话道:“大人,咱们也进散关道吧!现在正是穷追猛打的时候......功劳可不能都让尚可喜、孔廷训给拿走!”
    “是啊!大帅,这乱都快到头了,再不抓紧立功,咱们可就没机会了!”
    “大帅,咱们的河西、安西都是苦寒贫瘠之地,以后就指着平川的功劳过日子了......”
    吴三桂的藩帅当得亏了,他手下的兵将也不赚钱啊!吴家有朱皇帝兜底,是不怕亏的。可跟着吴三桂的八万军户都穷怕了,眼看着四川就要拿下了,当然得狠狠捞一把了!
    而且他们能捞到的还不止是军功......四川本就是天府,流寇又大掠了天竺,金山银山的运了回来!
    “大帅,即便流寇有诈,咱们也没什么好惧怕的......他们无非就是在山路两边设个伏,散关道两边的山路上又没办法架炮。咱们只要小心一点,以营为队,组成密集队形,披甲行进,哪怕伏也没什么好怕的。”
    吴三桂的心腹吴国贵这个时候提出一个看着还不错的建议,吴三桂又扭头看了眼刘生,刘生道:“大帅,下面的将士都立功心切,咱们总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有不少人可是三代人都跟着大帅和老帅的,总不能让他们将来受穷吧?”
    吴三桂点点头,“说的也是......立功的机会也不剩下多少了,是该让兄弟们多吃点肉了。四弟,你带兵先行。本帅带军带队居。老刘,你押后!”
    吴三桂所称的四弟就是吴国贵,吴襄亲生的就是三子两女,养子有不少,其吴国贵、吴国勇算是出人头地了,所以被吴三桂唤作四弟、五弟。而老刘则是刘生,跟着吴三桂二十多年,从小刘变成老刘了。
    “大帅,近卫军的三个师怎么办?”刘生问,“他们可是天子亲兵,又特别能打。”
    “可以让他们走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进兵去取汉。”吴应麟说,“这三个师当都各有一个由老兵组成的近卫军团,那帮人最敢于弄险,也敢于在崎岖地形上打硬仗的。即使流寇在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当布了伏兵,也挡不住他们。”
    近卫军的士兵都是打小憋着鼓劲儿要搏富贵的,如果他们不能在服役期满(年纪通常是三十五岁到四十岁间)前获得进入讲武堂深造成为军官的机会,那么他们从小为之奋斗的梦想就破灭了,就只能拿一笔退休金去当个普通人了。
    所以越是年长的近卫军,打仗来就越凶悍,凡是由老兵组成的近卫军步兵团,通常都是锐不可挡的!
    “好,就这么办!”吴三桂点点头,“富贵险求......汉就给他们去打吧!咱们拿下马岭坡后就直扑金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