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下最美的地方是杭州,而杭州最美的地方在风光如画的西湖。这个画,自然是指中国的文人山水画。
多少春风得意或者仕途坎坷的文人士子,在西湖边徜徉画境,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间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西湖的精巧和典雅,成为了许多地方建园营舍的蓝本。可她沉淀的人文底蕴和逸事趣闻,又是其他地方的仿制品拍马难追的。
她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风景的定义:人文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没有人文的景致只能称为穷山恶水,这样的自然景观在朱平槿生活的城市西边,多不胜数,永远看不完。她们如同仅有容貌没有内涵的女人,第一眼令人惊艳,再一眼觉得生厌。
是故,曾任杭州父母官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在上班时间喝下一大壶黄酒,于眼神迷离身心出轨之际,在包租的豪华游船上留下了对杭州西湖最深情的记忆,成为西湖之美最贴切的形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年节之时,总是人们扶老携幼举家出游之时。
西湖边北高峰下的灵隐寺,刚刚从前年的火灾(注一)之中恢复过来。正旦是其重开山门迎接香客的第一天,因此上香之人特别多。
清晨时分,山门前已经聚集了无数烧香磕头的善男信女,等待着寺门大开,好冲进去烧头一炷香。寺僧见香客太多,兼之天寒路滑,为防将人挤进飞来峰摩崖造像下的溪水中,在正旦惹出人命官司,所以不敢贸然打开山门,反而派出寺僧骑马向钱塘县衙报信。
灵隐寺号称江南禅林之首,在天下众寺中是响当当的。太祖高皇帝曾经召见灵隐寺住持到南京说法,又授以金褴(LAN)袈裟。钱塘知县接到灵隐寺的报信,不敢耽搁,连忙派出刑房吏员率十几名衙役赶来维持秩序。
古寺传钟声,山门左右开。
山门大开,两行寺僧诵唱着经文走出来。等得手脚僵硬的香客们高兴起来,看来马上就会放人入寺了。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书生踏着积雪,被一个小童奋力拖拽着,带着满身恶臭的酒气,撞撞跌跌地一头冲进了刚刚整好次序的香客群中。人群中的女人顿时发出了尖叫,接着便是几句尖利刻薄的斥骂。那小童连连向周围道歉,说他家公子醉了,他代公子向大家赔罪。众人见小童知礼,又见书生一身打扮,知道多半是应试今年秋闱的秀才,所以悻悻移步,让开一条小道,让瘟神赶快过去,免得酒臭气熏到大家。
从灵隐寺山门西去一里多,弯曲的小路将二人引到了一个清净的小小山门前。
山门上书:“永福禅寺”。
寺前迎客僧见书生走路撞撞跌跌,心中极为不喜,赶忙趁他们未至,率先一步关了山门。等书生和小童赶至,不论如何也拍不开山门了。
这时,一顶暖轿从灵隐寺方向过来,周围还有几名身着劲装的带刀护卫。小童一见轿子过来,连忙将公子扶坐在山门前的石坎上,自己上前行礼。
轿子落地,出来一位中年大官人。他头戴绒缎对角方巾,身披狐领裘皮对襟长氅,面目清秀,神色和善,一簇稀疏的胡子挂在颌下。一见便知,此人非贵即富。
“先生,我家公子昨日与人论诗,多饮了几杯。寺僧怕公子玷污佛门清净,不肯开门。小人怕公子冻着,故烦请先生令人叩门,好让我家公子进去……”
那先生微笑着听了,便将一老吏模样的师爷唤到身边。那师爷用小童听不懂的某种方言向先生嘀咕几句,那先生便点点头,示意师爷上前叩门。
听闻门外报出姓名,躲在门后的迎客僧连忙打开一条窄缝。见到不是刚才那醉鬼,便打开了山门,请贵客上山。可迎客僧转眼便见到小童将书生扶着,跟在贵客身后混进了山寺。他不好当着贵客之面强行阻挡,便对小童怒目以待。谁知,迎客僧的两只怒目却撞上了小童的一对白眼。
……
普圆静院左首的客堂中,一位胖脸大和尚笑容满面,对那仪表不凡的先生敬上一杯香茶。
“听邱施主口音,想必是蜀中人士?”
“静昭大师好见识,鄙人正是川人。”
“不知邱施主到鄙寺,是上香否,是理佛否,还是游赏玩耍?”
“皆不是。学生听闻永福寺茶好水更好,但求一茶而已。”
哦?静昭和尚高兴了。
和尚也是好茶之人,便笑道:“邱施主有佛缘。茶者,与禅最近。静心品茶,便是参禅。鄙寺之茶,都是寺僧自种;鄙寺之水,出自寺中金沙、白沙二泉。是故本寺茶水,不沾半点俗尘之气。不像山下灵隐寺,百姓给佛陀烧个香许个愿,也要趁机捞上几十文的香火钱!”
胖大和尚借着茶与禅,把隔壁邻居灵隐寺公然贬损一番,这把邱施主逗笑了。胖大和尚便问道:“听闻蜀地有位天家贵戚到了杭州,开了一家钱庄。此人好善乐施,在苏杭以船米济民……”
“静昭大师过誉了。学生奉蜀世子之命,护送黄尚书赴任南京。到了南京,便把蜀王府长存米发卖,充作汇通钱庄的本金。谁知一到江南,见众生困苦如此……哎呀……也就是一石粮少卖了三五钱银而已……”
“哎呀呀!怠慢了邱施主!”
胖大和尚一脸惊讶,连忙合十施礼,“一石米五钱银,十万石便是五万两银!市面上说春荒时粮价要涨到五六两,故而豪绅家都在捂粮不卖。谁知蜀地宗室倒有这份仁爱之心,万里之遥将米运来。运费高昂姑且不论,来了倒比本地价还要少五钱!佛曰,慈悲为怀!蜀世子与邱施主仗义疏财、大爱无私,救度一切众生,此乃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之举也!”
邱施主被和尚说得脸红,正要回礼,却听一声门响,客堂闯入一人。
此人身着长大棉袍,腰系一根花锦绦(TAO)带,吊着一块玉佩,湿漉漉的头发用一圈银箍扎好。他定睛一看,正是刚才醉酒的书生。于是便笑问道:“书生还醉否?”
书生躬身施礼,有些不好意思。
“学生冲了凉水澡!已然醒了!贸然闯入,只为谢先生开门之恩。扰了先生与大师雅兴,还请勿怪!”
书生的口音很怪,有些北地的味道,又有些江浙的味道。邱施主听不真切,又挥手让师爷过来翻译。听了他笑道:“无妨,书生既来,便是有缘,大家共饮一壶香茗如何?”
……
这位邱施主,就是重庆巴县秀才,蜀世子朱平槿唯一的亲舅舅邱子贡。
九月下旬,邱子贡率领蜀地三百年来最大的一支船队离开成都,顺江向江南驶去。
在离开成都前,邱子贡与他外甥有两次秘密的深谈。他外甥讲,他这次下江南,有两个基本任务:布点和布仁。至于捞取银子倒是次要又次要的事情。
布点就是把蜀王府的势力扎入江南各府,伺机而动;布仁就是争取人心,为将来的大变局做准备。他外甥还讲,大明亡国之相尽露,作为大明藩王,他无处可逃,也不准备逃。他要举全川之力,来挽救自己、家族和国家的命运。他希望邱子贡作为他的至亲长辈和他最信任的人,把布点布仁乃至将来经营江南的重任挑起来。
邱子贡就是带着这样的希望和嘱托离开四川的。穿过凶险万分的长江三峡,经过多灾多难的湖广江西,来到南直隶的地界。
在安庆江岸码头的风雪中,邱子贡见到了成千上万饿成一把骨头的幽灵。这些灾民多从河南逃来,已经饿了许久。若是不施以援手,他们中的大多数绝对过不了这个冬天。
邱子贡于是开始卖粮,用腾出的空船位将这些可怜的灾民 运到夷陵稍事修养,然后让他们走陆路经三峡到巫山、奉节,再重新上船西运或进行其他安排。
邱子贡知道朱平槿的想法,蜀世子只想要流民中的精壮,垛集为营伍的兵源;又或者是手艺人或书生。这些人到了蜀地,用处大,粮食负担增加却不多。然而邱子贡遇到了的外甥在东门人市中一样的问题。那些灾民主动卖身为奴,丝毫不要银子,唯一哀求的,便是赏口饭吃,并且带上他们全家甚至同宗同村同里的几十号人。
邱子贡看着流民们骨肉分离的惨状,心中不忍,便大胆替朱平槿做了一回主:身体健康能自己走路的人都要!十余条三五百石的空船,顶天只能装载一千人,最后却硬生生挤上了两千人。那些人为了早一天到夷陵吃上饱饭,无一例外地要求当橹手当纤夫!
剩下的灾民无船可载,还好有黄锦这位钦差在。
黄老大人对邱子贡此等仁义之举极为支持,果断中止行程,亲自上岸找了安(庆府)、庐(州府,府治合肥县)、池(州府)、太(平府,府治当涂县)巡抚(即后来的安徽巡抚)郑二阳面谈,请求当地官府襄助。
黄尚书出面,郑巡抚和安庆官府巴不得将这些祸乱之源赶紧运走,立即答应下来,以军用名义征用了数十艘大船参与运输。蜀王府只需给征用船夫管饭,连租银都可以不付。当然,为了一路平安,邱子贡还是私下答应船夫在返程前付一点粮食,聊作补偿。
长江上的大航船比川江常用的三百石船大得多。大船小者五百石,最大者可达三千,甚至五千。样式大都是平头方底的沙船,双桅最多,三桅、四桅很少。桅杆少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朝廷有令,帆船最多双樯,桅杆多出一根便是造反。所以这些三桅船或四桅船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多出那根桅杆可以放倒,甚至可以拆卸。
大船小船齐动手,男女老幼都上船。有了足够的船,近两万人的灾民转瞬间就从安庆府及所属沿江各县消失,喜得郑二阳连声称赞黄老大人功德无量。
他告诉黄锦,如果蜀地需流民开荒,他治下的池州、庐州、太平、徽州等州府的流民更多。只要蜀王府愿在安徽卖粮,他愿意立即飞檄各府州县,让当地的官府将流民组织起来,然后由他们负责运到夷陵。当黄锦问郑二阳流民总数有多少时,郑巡抚吞吞吐吐,说他无从查实,大约有数万之数。
数万之数!
就算天天喝干粥,一人一年也需三石粮食。数万人,消耗的粮食便是三个数万石,这还不包括路上的消耗!
这事太大,黄锦当然不能替朱平槿做主,就连邱子贡也在犹豫。邱子贡答应了郑二阳卖粮,粮食运来反正要卖的,这里的粮价也不错,腾出空船位来正好可以运送流民。但接纳更多的流民,邱子贡通过黄锦老大人向安徽官府表示,他不能做主,要请示蜀世子。
一个坚决要给,一个半推半拒。双方一来一回商谈之间,邱子贡的先头粮船已经到达了池州府和庐州府所辖之无为州。接到手下禀报,邱子贡这时才恍然大悟:
为什么巡抚郑二阳及他身后的当地官府,宁愿贴钱贴船,也要把流民送给蜀地。
因为他们撒了谎。
流民不是数万,而是数十万!
江北的流民,主要来自战乱之地河南与山东,少量来自凤阳与庐州;
而江南的流民,却主要来自富甲一方的徽州!
注一:灵隐寺大火,见于史载。
注二:庐州府治所合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