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 恩仇 (一 下)
    同样的消息落在别人耳朵里,感觉却和程名振听见时截然不同。没几天,张瑾、屠英、刘十七等人就找上门来,一致请求程名振带领大伙去给王伏宝报仇。

    “请教头把握机会,请缨东征!”见了程名振的面,张瑾冲口说道,“如果教头领军东征的话,张某愿为教头牵马坠镫!”

    “大伙坐?你们觉得非要亲手砍下窦建德的脑袋才能开心么?”程名振早就料到会几个人会找上门来,指了指身前的胡凳,笑着说道。

    “当然,不报此仇,我等死不瞑目!”屠英用力捶打着自己的胸口,将骨头捶得砰砰作响。

    刘十七做亲兵出身,为人远比其他将领机灵。见程名振态度不是很积极,拱了拱手,笑着问道:“教头不会把当日的诺言给忘了。如果是那样,我等也不勉强教头。今天跟教头讨封荐,寻略阳郡公处投靠去也!”

    略阳郡公是李渊的侄儿李道宗的封号,这次大唐兴师东征,主帅就是此人。听刘十七说得硬气,另外有几个原王伏宝帐下的亲信也七嘴八舌地说道:“对,如果教头舍不得眼前安稳的话,我等也不勉强。今天大伙就跟教头告个别,然后去投略阳公处,给他做向导去算了!”

    “你们这些家伙啊。性子那么急做什么?”程名振无奈而笑,用手指扣了扣桌案,低声问道:“我说过不去了么?朝廷的命令还没下来,我总不能私下出兵?况且略阳公的主力还没出发,咱们手中这点儿兵马,杀过太行山去能掀起多大风浪来?有跟我着急这功夫,不如下去训练士卒。也省得王大哥的仇没等报呢,又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众人被他说得面红耳赤,憋了好半天,才委委屈屈地解释道:“我们不是等得有些着急么?如果教头主动向朝廷请战,朝廷的动作也会快些!”

    “你等放心,跑不了咱们的差事!放眼军中,对河北的情况,谁有咱们几个熟悉?”程名振私底下也做了些推测,知道朝廷不可能放着洺州营这粒好棋不用。笑了笑,低声说道。

    “倒也是……”众人想了想,很是尴尬地笑了起来。

    “下去准备,我估计朝廷的军令这几天就会到。届时大伙都仔细些,这可是咱们投靠大唐后的第一仗!”程又敲了下桌案,低声吩咐。

    “诺。末将遵命!”众人长身肃立,抱拳施礼。

    张瑾等人盼军令盼得望眼欲穿,大唐东征兵马却突然在河内郡停了下来。一场巨大的变故在河南出现,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为了取得为“先帝”复仇的名号,瓦岗军和宇文化及麾下的江都军拼了个两败俱伤。正在李密带领瓦岗军对宇文化及紧追不舍的时候,瓦岗军的盟友,大隋监国郑王,东都留守王世充突然从侧面杀了出来。

    一辈子总是背叛别人的李密猝不及防,被昔日的盟友杀了个丢盔卸甲。瓦岗军本部兵马十去其五,剩下的残兵败将保着李密退向东郡,发誓要找王世充讨还血债。

    为了加强自己一方的复仇胜算,李密飞马传令河北,让驻守聊城一带的刘黑闼放弃对宇文化及的劫杀,前往河南与主力汇合。本来走投无路的宇文化及部喜出望外,趁机进入聊城休整。

    自知时日无多,丧心病狂的宇文化及想在临死前再过一把瘾。不顾亲兄弟宇文士及的反对,废掉自己树立的傀儡皇帝,改国号为大许。

    远在长安的大唐君臣闻讯。立刻对战争的目标起了争执。

    很多旧隋遗老,世家贵胄聚集在太子府詹事李纲,宋国公萧瑀身后,坚持认为大唐既然是禅让得国,继承了隋朝正朔,应该不顾一切继续向东用兵,杀掉宇文化及,为前朝天子杨广报仇。这样,民间那些曾经受到大隋洪恩的俊杰之士才会更对大唐归心,脱离他们的统治者,配合大唐一统天下。

    而以薛国公长孙顺德为首的一些关陇新贵,却认为一个道义的名分,价值远远比不上数位英雄豪杰。瓦岗军自从李密火并翟让之后,诸将就已经离心。如果大唐趁着李密兵败的机会雪中送炭,介入河南战事,有可能将很多不世英才招揽在手。如秦叔宝、罗士信、程知节、单雄信和张亮,都是万里挑一的名将。将他们拉拢过来,可极大弥补大唐兵力充足,独挡一面的人才却十分匮乏的缺陷。

    持上述两种观点的大臣各说各话,争论不休,谁也不肯向对方妥协。结果,大唐皇帝李渊也犹豫了,迟迟做不出最后决断。在内心深处,他倾向于前一种观点。认为正朔名分十分重要。否则,他也不会在夺取长安之后不立刻建国,而是找了个十二岁的傀儡杨侑摆在自家头顶大半年,直到杨广死后才羞答答地搞了个禅让。

    但理智去告诉他,长孙顺德这回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秦叔宝、罗士信两个曾经在张须陀帐下效力,杀得河南群盗闻銮铃声而色变。无论号召力和战斗经验,在当世都数一数二。而程知节、单雄信等人虽然不像秦叔宝、罗士信那样有名,但其在翟让麾下时也屡立奇功,曾多次击败东都前来讨伐的官军,几度打得王世充缩在洛阳城内不敢出头。

    反观大唐,虽然实力雄厚,但可以一振三军士气的名将却屈指可数。仅有的几个当中,某些人还属于无柄之剑,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自己。若是真的能将瓦岗众豪杰笼络在手的话,以大唐的兵力加上诸将的能力,扫平河南几乎易如反掌。而瓦岗群雄来归,对于依附于大唐的诸多地方实力派,也能起到很大的威慑制衡作用。

    “古语云,天赐良机于人,人若不取,其后必遭天谴。此刻宇文氏如离群之兽,出水之鱼,正是苍天赐予我大唐的机会。若是陛下不趁早图之,恐怕窦建德会借势而起!”宋国公萧瑀见李渊一直犹豫不绝,干脆搬出天命论来为自己的见解做注脚。

    “是啊,此乃天赐良机。瓦岗将星四散,人主若能聚之,何愁天下不定。”同样的天命论,到了薛国公长孙顺德口中,却完全成了相反的概念。

    对于天命气运之类的歪理邪说,李渊向来是不怎么在乎。否则当年他也不会有胆子造大隋的反了。但对于群臣的态度,他却不能置之不理。一个合格的君王应该勇于纳谏,还要把握朝堂各方势力的平衡,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否则,无益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自己的皇位也岌岌可危。

    “朕曾经受大隋先皇厚恩,若不能为其复仇,恐为后世所笑!”装作一幅痛心疾首的模样,李渊沉声说道。“但薛公之言,却令朕难于取舍。昔日汉光武曾经说过,人心不知足,得陇且望蜀。如今朕眼睛望着河北,心思却对河南也舍不得放下。诸位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妨说出来让朕听听!”

    天下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太子府詹事李纲气得胡子直往天上飘。他是饱读诗的大儒,最喜欢把“仁义礼智”挂在嘴边上。见李渊继续和稀泥,闪身出列,躬身启奏道:“陛下此言差矣!若瓦岗诸将真有传说中那些本事的话,李密就不会被王世充所败了。不过一群屠狗杀猪之辈尔,岂可因其而耽误讨伐逆贼之大事?”

    “李詹事这话就过了!”长孙顺德本来跟李纲就不属于同一派系,见老家伙如此嚣张,立刻站出来反驳,“如詹事之言,武侯、藤公将往何列?无诸将血战之功,何来大汉四百年江山?倒是六国诸多华衮,哼哼,只懂得发朝露之鸣尔!”

    武侯是汉初名将樊哙的谥号,他与西汉另外一个开国功臣藤公夏侯婴一样,出身都极其寒微。未发迹前,樊哙曾与人屠狗,夏侯婴则靠赶大车谋生。但在汉高祖刘邦有生之年,这二人却都被依为左右臂膀,形影不离。多次在战场上救了刘邦的命。可以说,没有他们,汉高祖早死于楚军的刀下了,根本不会有后来的大汉国。

    与樊哙、夏侯婴同一时代,还有很多六国的遗老遗少借助陈胜的力量起兵反秦。但他们先是为了权力争斗不休,毁掉了陈胜开创的大好局面。随后又不知进退,挑战刘邦天威,最后被大汉逐一消灭。临死前只能发出几声“人生苦短,繁华亦逝”的哀叹。作用和能力根本不能与樊哙、夏侯婴这等屠狗辈相提并论。

    李纲歧视秦叔宝等人出身寒微,有勇无谋。长孙顺德立刻拿出樊哙和夏侯婴的故事来反驳他。二人起初也许都没想牵扯太多其他内容。但听在群臣耳朵里,却别有一番滋味了。出身高贵如萧瑀、苏威者,立即觉得长孙顺德这是借机对他们这些前朝遗老进行嘲讽。出身寒微如丘行恭、李仲文等,则觉得长孙顺德说得痛快,字字句句落在了自己心里。

    眼看着双方又要争执起了,李渊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诸位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却天天为些言语上的细节计较,不觉得无趣么?今天只说正事,不准提起其他!”

    “臣等遵旨!”长孙顺德挑衅般瞪了李纲一眼,躬身退下。

    既然李渊已经发了话,李纲和萧瑀等人不便再跟长孙顺德继续纠缠。躬了下身,也退回了自己的位置。李渊清了清嗓子,扫视四方,“有人能给朕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么?朕明说了,不想放过宇文化及,也舍不得瓦岗群雄。谁能帮朕想个两头兼顾的主意?”

    “但凭陛下决断!”几个当朝重臣躬身说道。闭上嘴巴,再也不发一言。

    李渊轻轻叹了口气,“朕要是能想出办法来,还要你等干什么?玄真,你来说说!”

    裴寂因为在河东领兵大半年,却毫无建树,这几天被一群有心人交相弹劾,狼狈不堪。正低头思过之时,猛然间听到李渊又点了自己的将,犹豫了一下,出列说道:“办法也许是有的,只是个中策而已。也许两头都做不好。也许还不如集中精力先顾一头!”

    “说来听听!总比天天争论不休好!”李渊看了他一眼,笑着鼓励。这就是裴寂的好处了,拙于口舌之争,但总有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起某些整天张口闭口微言大义,做起事情来却一团糟的家伙,简直是天上地下。

    裴寂拱了拱手,低声道:“我大唐今年四处开疆拓土,高歌猛进,难免内部空虚。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摊子铺得太大,暂时控制不住。所以的确没有余力同时在河南河北发起两场战争。但勉强而为之的话,可以用一明一暗两手来。也许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怎么个一明一暗法?”李渊的兴趣一下子被勾了起来,笑着追问。

    “明,则下令略阳郡公继续东进,攻击宇文化及,并传檄文于天下,请群雄并力讨贼。我大唐将为出兵者提供一部分粮草。”裴寂清清嗓子,用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说道。“这样,无论宇文化及最后死于谁手,功劳至少都有我大唐一半。仁人志士论及讨贼首义者,也当属我大唐。”

    “嗯!”群臣眼睛都亮了起来,冲着裴寂频频点头。大唐坐拥半壁江山,些许粮草辎重还是提供得起的。这条计策最妙之处,在于“首义”二字,其他诸侯只要出兵,就等于听从了大唐的号召,气势难免比大唐低了一头。若是毫无表示的话,则会被谴责为宇文化及的同党。进退两难。

    “暗,则请秦王殿下出兵渑池,调停洛阳、瓦岗之争。王世充腹背受敌,自然会减轻对瓦岗军的攻势。而我军止步于新安后便不继续向前,洛阳兵马也不敢轻易掉头来战。既卖了好处给瓦岗,又无需真正跟王世充交手!”

    “好!”李渊抚掌大笑,“还说是中策。连中策都如此出人意料了,上策还要如何?”

    “裴大人太一厢情愿了?那可是窦建德的地盘,略阳公的兵马如果太少的话,此贼岂肯把好处全让我大唐捞了去?”不满裴寂一个人专美于前,李纲冷笑着质疑。

    “陛下过奖了!”裴寂先躬身向李渊致谢,然后向李纲轻轻拱手,“李詹事提醒得正对。裴某的补救方法为,请陛下出一道圣旨,将幽州军和博陵军向南调动,做出随时准备南下的姿态!”

    “嗯!”李渊沉吟了片刻,不愿轻易接受这个建议。博陵军和幽州军在大唐的地位很独特,为了天下计,李渊离不开这两支队伍,但与此同时,他也不愿意让这两路兵马的势力扩张得太厉害。

    看到李渊的脸色,裴寂知道自己又多嘴了,笑了笑,出言补救道:“若是陛下着博陵、幽州两路兵马另有大用,臣还可以举荐一人,领兵威胁窦建德后路,令其不敢出全力与略阳公争锋!”

    “谁。尽管说来!”李渊的脸上立刻出现了喜色,笑着问道。

    “陛下可记得前些日子千金买马骨之事乎?”裴寂没有直接回答李渊的问话,而是笑着提醒。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