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首巡江都在南方度过一个冬天,在大业二年(606)三月十六日离开江都,乘龙舟沿运河而上北返。四月三十一日,杨广带着南巡的大队人马缓缓进人刚竣工的洛阳新城。
虽然杨广在营建洛阳新城的诏书中强调了要从俭,但是负责营建新城的宇文恺“揣帝心在于宏侈,于是东京之制,穷极壮丽”。洛阳新城是从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始正式营建的,到大业二年(606)正月,这座新城已经基本完工,总共才用了十个月。这么大的工程量,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就能完成呢?按照史书记载,修建东都洛阳,每个月投入的人工就是二百万,意思就是投入的人力太过庞大。其实不尽然,首先投入的人口两百万是有点夸张,因为说实在的洛阳城就那么大要同时让两百万的人同时在哪地面上劳作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太现实,当然投入的人员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次,当时营建好的洛阳新城其实只是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还有一些地方是没有建好的,根据某些史书记载直到大业九年(613)都还在建造新城的其他建筑,如元《河南志·隋城阙古迹》记载道“东城,大业九年筑”。再者,洛阳新城的建造完全是有计划有样板目的性非常强的一次工程,这使得在营建的过程中人力物力得到了绝对的应用,这使得进展的速度比较快。
这从洛阳新城真正的设计与建造者宇文恺前面接受命令营建的大兴城就能看出。宇文恺,小字安乐,是隋朝建筑艺术大师,他最为自豪的事应该是他一生竟然直接规划建造了两座世界闻名的城市,他出身于关陇勋贵之家,是隋开国功臣杞国公宇文忻之弟。宇文恺家族世代为武将,诸兄并以弓马发达,唯独他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曾任太子杨勇的左庶子,任营宗庙副监。开皇二年(582)七月,杨坚在长安城东南方向营建大兴城,特任宇文恺为营新都副监,宰相高颍虽任总监,但大兴城营造的规划、工程设计等实际全出于宇文恺之手。后宇文恺又总领疏通渭河通漕运,因兄宇文忻被诛坐除名于家。开皇十三年(593)修建仁寿宫时,宰相杨素推荐宇文恺规划设计,于是任检校将作大匠,不久充仁寿宫监,迁将作少监。独孤皇后病逝后,其山陵营建又是宇文恺协助杨素完成,因得赐爵安平郡公。故而在营建东都时字文恺又被杨素推荐充作副手,迁官将作大匠,成为新城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规划洛阳新城基本上是依据了长安大兴城是由罗郭城、皇城、宫城三大部分组成的主体结构。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大兴城“东西十八里一百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步。”大兴城营建时是先筑宫城,次筑皇城,后筑郭城,布局严谨,宫殿街坊功能区分明确,集中地表现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蓝图,体现了作为皇帝杨广的追求。
洛阳新城的规划布局就是由宁文恺在总结大兴城建筑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也是一座精心设计,规模宏大的城市,但是由于地形不一样,洛阳新城的平向布局与大兴城有一定的不同。据记载:
罗郭城周长五十二里九十六步,大约27516米。总共有八座城门,南西三门:正南曰建国门,东曰长夏门,西曰白虎门;东面三门:北曰上春门,中曰建阳门,南曰永通门;北面二门:东曰喜宁门,西曰徽安门。罗郭城内纵横各十街。“端门街,一名天津街,阔一召步,道旁植櫻桃、石榴两行。自端门至建国门,南北九里,四望成行,人由其下,中为御道,通泉流渠,映带其间”。上春、建阳二横街七十五步,长夏、白虎、永通、徽安、安喜门及当左掖门等街,各广六十二步,余小街各广三十一步。有里一百三、市三。每里东西南北各广三百步,开十字街,四出趋门。而洛南诸里,“各周四里,开四门临大街,门上为重楼,饰以丹粉”。三市中,大同市周四里;通远市周六里,有二十门,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
罗郭城的里坊数同长安大兴城一样,由罗郭城内的纵横街道构成,城内103个里坊都大致呈方形,各坊面积相近,约1里见方,较大兴城的里坊略小一些,坊分布在洛水南北的东部地段,与集市的联系更方便,城内各功能分区间的关系更加紧凑,坊的四周有坊墙,墙正中开坊门,坊内有纵横交错的十字街,井然有序,以利于管理。
皇城曰太微城,形制曲折,上应太微宮星之度,因以名,亦号南城又曰宝城。皇城在都城之西北隅,东西五里一十七步,南北三里二百九十八步,周一十三里二百五十步,高三丈七尺。南面三门:正南曰端门,东曰左掖门,西曰右掖门;东面一门,曰东太阳门;西面二门:南曰丽景门,北曰西太阳门。“城中南北四街东西四街”,“百僚廨署如京城(长安)之制”。
宫城曰紫微城,其城像紫微宫因以名,在都城之西北隅、皇城之北。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四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髙三十七尺。南面四门:正门曰则天门,东曰兴教门,又东曰泰和门,西曰光政门。东面一门曰重光门。西面一门曰宝城门。北面一门曰玄武门。另外,在玄武门之西,宝城门西街之北三里,还有一方诸门。在重光门内,自为一小城,即东宫,重光门为东宫正门。则天门因为是宫城正门,所以建筑得最为雄伟壮丽,门有两重观,上曰紫微观,左右连阙,阙髙一百二十尺。宫内正殿曰乾阳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接待使节的地方,殿基髙九尺,从地至鸱尾高一百七十尺。又有十三间,二十九架,三陛重轩,文椎镂槛,栾栌百重,粢拱千构,云楣绣柱,华榱壁瑝,穷轩甍之壮丽。其柱大二十四围,倚井垂莲,仰之者眩曜。南轩垂以珠丝网络,下不至地七尺,以防飞鸟。四面周以轩廊,坐宿卫兵。殿庭左右各有大井,井面宽二十尺。庭东南、西南各有重楼,一悬钟,一悬鼓,刻漏即在楼下,随刻漏则鸣钟鼓。乾阳殿的建筑布局,不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皇权的至髙无上,而且考虑了防飞鸟、防火、保卫,以加强对建筑物和皇帝的保护,另外还注意了时间的控制,可谓构思巧妙,实为中国建筑史上一大创举。
皇城、宫城周围还附属一些小城。玄武门北有曜仪城,其南门曰曜仪门,正对玄武门。曜仪城北有园壁城,南面一门曰园壁门。大业九年,又筑东城,以在宫城、皇城之东,故曰东城。其“东面四里一百九十七步,南面一里二百三十步,西属宫城,北面一里二百三十步又南屈一百九十八步。属宫城之东北隅,高三丈五尺”。东面一门曰宣仁门,南面一门曰承福门,北面一门曰含嘉门。
除此之外,尚有大业殿、志静殿、修文殿、文成殿、武安殿、仪鸾殿、观文殿、流杯殿、安福般等。这些殿庭是皇帝接见群臣、阅事、讲筵、事佛、載书以及与后妃居住的地方。
由于宫城之内没有供皇帝观赏享乐的大后苑,大业元年五月,在北起邙山,南抵伊阙诸山,西至新安的地区,建会通苑,后又改称上林苑,因在宫城之西,故亦曰西苑。苑周二百二十九里一百三十八步。四面皆有门,东曰嘉豫门,上有翔凤观,再为望春门;南面曰清夏门、兴安门、昭仁门;西面曰迎秋门、游义门、笼烟门、灵溪门、风和门;北面曰朝阳门、灵圃门、御冬门、膺福门。“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出水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龙鱗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向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
;